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一、傳統家屋:文化復振的起點
在和平國中校園內,歷時數個月,一座傳統泰雅家屋於114年3月14日悄然落成,成為山林與部落記憶中的精神堡壘。這不僅是一棟建築,更是一個文化再生、教育實踐與族群共學的核心場域。
和平國中獲得教育部國教署補助兩百萬元,攜手大甲溪沿岸部落耆老與青年,以傳統工法重建泰雅家屋。在113年9月23日開工動土祈福典禮上,高齡90歲的古樹枝耆老以母語祈福,敬告祖靈,願文化得以代代相傳。學校也將此建築過程轉化為教材與課程,結合工法紀錄與師生參與,讓教育貼近土地與生命。
二、家屋設計:從土地長出的學習場域
這座家屋,是泰雅族人記憶中的根。從材料選擇到建構方式,每一個細節皆蘊含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傳統精神的延續。家屋內設有床、燻架、置物架與三石灶等,屋外種植野牡丹等原鄉植物,喚起生活智慧與環境共生的連結。而泰雅的Gaga規範,也在此處轉化為日常的學習與倫理的實踐。
教導孩子家屋建造都是就地取材,隨自然環境而異,有竹屋、木屋、石板屋等。動工前須遵守夢占等禁忌,獲祖靈允許方可興建。蓋家屋體現部落換工合作精神,今天你來幫我蓋,改天我去幫你蓋,這是和諧社會組織規範的展現,也反映了Gaga規範所強調的群體責任。屋內男主人多睡在近門口之處,以便觀察門外動靜、守護家人。三石灶則為核心象徵,火不可熄滅,否則會被祖靈視為不勤勞。三石灶亦是重要的教學場域,父傳子技、女子織布、故事吟唱等,皆圍繞灶邊進行,蘊含豐富文化智慧與生活哲理。
三、跨校參訪:文化共學的交流平台
和平國中實施原民實驗教育六年來,已成為中部推廣全民原教的重要推手。家屋落成前後,陸續吸引光隆國小、臺中一中、新竹市原住民輔導團與彰化縣本土語團等單位蒞校交流,更迎來遠自泰國曼谷向日葵國際語文學校(Sunflower Trilingual School)師生前來共學。他們圍坐家屋聆聽泰雅祖先的智慧,來自不同語言與文化的聲音在三石灶前交織,火光映照的不只是故事,更是彼此深深的敬意與理解。
四、大甲溪的第三座家屋:共築文化網絡
這裡是大甲溪畔的第三座家屋,前有德芙蘭國小與玉山高中,如今和平國中串起大甲溪畔的文化鏈,讓家屋不再只是歷史遺跡,而是正在呼吸的學習場域。不只是本校學生,連來訪的旌旗教會共學團,也在這裡感受到家屋的文化力,在家屋中聆聽故事,學習祖先的生活智慧。
五、讓文化回家:教育與生命的實踐
教育,不只發生在課室內;文化,不只是教科書的內容。家屋之所以是「家」,是因為有人在其中用心生活、真誠學習。高清賢牧師在家屋落成儀式上說:「家屋是傳承精神意志的地方。」這句話正點出今日家屋的真正價值──它是原民孩子的根,是多元文化的橋,是我們共同守護的靈魂之所。Lokah mtswe!(兄弟姊妹們,加油!)我們把家蓋回來,也讓文化回家了。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