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樂在探索 活得科學

南區信義國小盧玟秀老師 08/05/2025 138 點閱

  位於臺中市南區的信義國小,緊鄰綠意盎然的健康公園,校園內大樹成蔭,成為多樣生物的棲息地。黑冠麻鷺在大榕樹上築巢育雛、白頭翁雛鳥因強風跌落巢外、夾竹桃天蛾受黑板樹吸引而停棲、赤腹松鼠將教室前的肥皂當球踢……豐富的自然生態,成了孩子們下課時觀察的樂趣。

  四年級的自然課正好進行到認識昆蟲,學生們在落葉堆中發現一隻肥美的毛毛蟲,便鼓足勇氣帶來與老師討論。這個意外的「課外嘉賓」陪伴我們學完整個昆蟲單元,並順利地在期末羽化為帥氣的軍綠色夾竹桃天蛾。孩子們也在這段歷程中,主動實踐了科學探究的第一個步驟「觀察」,體悟到「處處皆科學、時時可探究」的科學精神。

意外的課外嘉賓順利羽化為軍綠色夾竹桃天蛾(圖片1)
意外的課外嘉賓順利羽化為軍綠色夾竹桃天蛾

  自然科學概念於第一學習階段是融合於生活課程中,進入第二階段後則以獨立科目呈現。孩子面對這轉變,初時難免感到徬徨,然而實際執行上,自然科學其實貼近生活且充滿趣味。透過課後延伸實驗,孩子不僅能驗證課堂所學,也能激發更多創意與思考。

  以三年級的水溶液與酸鹼性單元為例,課後活動「小小調飲師」讓學生利用藍莓汁遇酸鹼變色的特性,自製健康變色飲料。為了調出好喝又好看的健康飲品,學生需活用課堂中所學的變色密碼,規劃飲料混合流程,這一過程正體現了科學探究步驟的「設計實驗」。在享用親手調製的成果時,探究不再只是陌生的抽象名詞,而是實踐過後的甜美果實。

學生運用變色密碼自製好看好喝的健康飲料(圖片2)
學生運用變色密碼自製好看好喝的健康飲料

  在期末評量結束後,課外主題活動「怪怪飛行器」為孩子們帶來實踐奇思妙想的機會。孩子們發揮創意,運用月亮觀測器剩餘的吸管與回收紙材,腦力激盪做出自己專屬的怪怪飛行器,不僅讓孩子將課堂所學實際應用,更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怪怪飛行器讓學生實踐關於飛行的奇思妙想(圖片3)
怪怪飛行器讓學生實踐關於飛行的奇思妙想

  科學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是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智慧。信義國小以開放的教學心態,營造出充滿探索精神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日常中活用科學,進而「活得科學」。

分享:
:::

焦點話題

大里高中用行動打造科學力
樂在探索 活得科學
用AI打造東園創意發電廠
點亮星空 探索星座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