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用AI打造東園創意發電廠

烏日區東園國小林建毅老師 07/27/2025 148 點閱

  在東園國小,AI不只是未來科技,而是已經融入日常學習的動力核心。這一年,學校參與教育部中小學人工智慧計畫、AI素養前導計畫與高師大PBL-STEM+C課程,從師生共備、親師合作到全班動員,形塑出一股屬於東園的AI學習風貌──有趣、實用、充滿創造力!

在東園國小,AI是融入日常學習的動力核心。(圖片1)
在東園國小,AI是融入日常學習的動力核心。
AI寫歌,畢業自己唱

  六年級的畢業活動令人耳目一新。導師與音樂老師設計「AI創作畢業歌」課程,學生先於e度平台撰寫歌詞,再利用SUNO AI工具將歌詞轉化為動人旋律。一位學生興奮分享:「我沒想到自己寫的詞真的能唱出來!這首歌就像是我們班的回憶盒。」AI不再遙遠,而是孩子創作旅程中的夥伴。

手語辨識,科技跨域整合

  高年級學生共同製作「手語互動學習系統」,拍攝逾千張手語手勢來訓練AI模型,讓電腦「看懂」手語並應用於互動遊戲設計。這項專案結合資訊、特教與社區資源,在校慶當日展示成果,邀請全校師生與家長共同體驗。有教師於共備會議中感動表示:「沒想到AI能這麼貼近學習差異,學生也能真切的投入每一個步驟。」

拍攝逾千張手語手勢來訓練AI模型,讓電腦「看懂」手語。(圖片2)
拍攝逾千張手語手勢來訓練AI模型,讓電腦「看懂」手語。
玩中學,對話式遊戲設計

  在AI素養前導課程中,學生透過Vibe Coding與AI對話式互動,設計屬於自己的網頁小遊戲,太空冒險、猜拳對戰、貪吃蛇……全都是孩子們腦中的奇想實現!教師們於課前共備中設計不同程度的條件關卡,讓每位學生都能成功,體驗「我也做得到」的成就感,進而培養對AI的興趣與信心。

PBL-STEM+C,從真實問題出發

  學生不只會「玩AI」,更會用AI解決生活問題。在PBL-STEM+C課程中,孩子們針對智慧門鎖、自動開關電風扇、距離警示器等議題進行專題探究,從規劃感測器到AI邏輯運算,再到模型實作,展現出設計思維與團隊合作的成果。教師們每月共備,針對學生卡關點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真實需求。

從規劃感測器到邏輯運算,學會用AI解決生活問題。(圖片3)
從規劃感測器到邏輯運算,學會用AI解決生活問題。
共備文化 × AI教育,持續向前

  東園國小的AI教學,是東園團隊持續投入累積出來的文化。從最初的嘗試與摸索,到現在能設計跨班級、跨領域的課程,每一次備課、教學、反思,都是我們成長的足跡。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AI教學經驗,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將這份能量擴散出去,讓AI素養在更多角落綻放。AI新氣象,不僅是科技的進化,更是學習文化的轉變,而這場轉變,正在東園國小驚奇展開。

分享:
:::

焦點話題

大里高中用行動打造科學力
樂在探索 活得科學
用AI打造東園創意發電廠
點亮星空 探索星座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