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本土走向世界

南區和平國小鄭郁婷老師 09/04/2025 1644 點閱

  教育部推動的《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期望培育具備全球公民意識的學生,促進教育國際化,拓展全球交流。在這樣的目標下,學校不僅著眼於國際接軌,更從「認識本土文化」出發,讓孩子在理解自我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與世界對話。

  和平國小以「校本課程文史軸」為核心,帶領學生認識百年老校的文史現場,探究家鄉、學校沿革與校名、地名的由來,深化學生對在地歷史的瞭解。透過戶外教育課程,師生走訪「臺灣火柴故事館」,欣賞各時期的火柴盒設計,從日治至民國,各形各色的火柴盒記載著臺灣的故事,盒上的印刷更是當時產業、建築、服飾乃至影視文化的縮影,為學生開啟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從日治到民國,為學生開啟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圖片1)
從日治到民國,為學生開啟一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日治時期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如今成為「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內完整保存的工業遺址,透過牆面、梯間及巨大的鍋爐、煙囪等製酒設備,使學生得以近距離感受濃厚的歷史氛圍,並理解臺灣釀酒產業的發展。園區內的「臺中酒莊」陳列各式老酒與酒器,不論是善用各地自然作物釀製的酒品,還是結合節慶製作的酒器皆有著濃濃的臺灣味,讓孩子從中認識臺灣釀酒文化的獨特性。

  日本文化遺跡「國家漫畫博物館」(前身為刑務所演武場)是另一處重要的文化現場,此地曾是日本人的典獄官舍和臨時監獄,2012年後改名為道禾六藝文化館提供劍道體驗,現在則成為國家漫畫博物館。學生在此不僅欣賞日式木造建築與劍道文化,也透過漫畫作品的世代演進,認識不同國家與時期的藝術風格及流行文化,進一步感受文化交會的多樣性。

  學校亦善用社區與校際合作,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行文化與自然探索。例如暑期與頭屋國中合作,讓高年級學生參與水域活動:划獨木舟、橡皮艇環潭,體驗溪流生態與環境挑戰。過程中,學生不僅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也學會水域安全,並思考環境破壞帶來的影響,從中培養珍惜自然、守護家鄉的態度。

參與苗栗縣頭屋國中的水域活動,培養守護家鄉的態度。(圖片2)
參與苗栗縣頭屋國中的水域活動,培養守護家鄉的態度。

  臺灣經歷多次政權更迭與文化融合,形成獨特而多元的文化樣貌,處處蘊含著歷史與文化的故事,和平國小透過結合在地歷史背景與自然環境的課程設計,藉由戶外教育和共學,讓學生由認識、接觸、探索到行動,過程中,建立本土文化認同,並培養向世界展現自我文化特色的能力。這正是國際教育的核心:唯有先認識自己,才能與世界共享彼此的故事。

分享:
:::

焦點話題

越在地~越國際
長億國際教育向前行
跨越文化拓視野
從本土走向世界
小校的國際教育之路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