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小校的國際教育之路

烏日區五光國小曾慕嫺主任 09/04/2025 1683 點閱

  「國際教育、文化交流,怎麼做?」這樣的疑問,經常在偏鄉小校被提出。五光國小所處的社區,家長多以基層勞工為主,社經地位有限,甚至鮮少有大學畢業的家長。當資源不足、經費匱乏,甚至連正式英語教師都沒有時,國際教育該如何展開?市區學校的孩子普遍送補習班,英語學習的時間相對多,基礎穩固,而偏鄉的孩子連26個字母都不一定熟練,如何談國際交流?

  經濟困境似乎築起一道高牆,擋在孩子通往更高層次學習的道路上。升上國中後,暑期輔導要收費,許多家庭只能選擇放棄。於是,在國小階段,學校更顯得是孩子唯一的依靠。歷任校長積極募款,推動全日制課程,免費提供照顧到晚上6點半,讓孩子有學習與陪伴的保障。然而,到了國中卻無法延續。難道偏鄉的孩子就注定失去國際教育的機會嗎?

  事實並非如此。早在英語課程普及之前,五光國小就展開嘗試:透過晨光時間播放英語錄音課程,讓孩子們習慣外國的語言;在全日制課程中加入英文故事影片與字母習寫,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語感。學校也曾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邀請國際志工交流,只是因疫情而中斷。這些努力,正是一個小校不放棄的證明。

  轉機來自臺中市政府對英語教育的重視,五光國小得以與僑仁國小共聘外師 Teacher Bee,每週固定一節課。來自美國金髮碧眼的外師,初次踏入校園時,就讓孩子們既驚奇又感到羞赧,然而,從最初的遠遠張望,到勇敢開口打招呼、下課一起打球,孩子們逐漸跨越語言的隔閡,校園因此變得更加活潑而充滿朝氣。

  更令人期待的是每一次的「英語主題日」,孩子們可以盡情嘗試,用英語回答,即便文法錯誤或唸錯音都沒關係。在遊戲與活動中,他們學習到國外如何過感恩節和聖誕節,體驗不同的運動會項目、餐桌禮儀、特色水果與遊戲,這樣的學習,不僅有趣,更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異國文化的多樣性。

與外師一同玩轉運動會(圖片1)
與外師一同玩轉運動會
外師帶孩子體驗西式餐桌禮儀(圖片2)
外師帶孩子體驗西式餐桌禮儀
聖誕節主題日見識異國文化(圖片3)
聖誕節主題日見識異國文化
外師與孩子談中國生肖故事(圖片4)
外師與孩子談中國生肖故事

  五光國小的實踐告訴我們:國際教育不必一定「出國」,網路與外師的陪伴,已足以讓孩子們打開眼界。國際教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點一滴融入日常的真實經驗。當偏鄉與世界接軌,孩子們的眼界因此被打開,他們學會在生活中認識世界、理解差異、擁抱多元。對五光的孩子來說,這就是最珍貴的幸福——因為他們看見了來自教育的「愛」,正在持續蔓延。

分享:
:::

焦點話題

越在地~越國際
長億國際教育向前行
跨越文化拓視野
從本土走向世界
小校的國際教育之路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