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淺談不同學習動機目標導向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之影響

東區臺中國小梁明華老師 02/21/2013 1791 點閱

        在教學現場中,身心障礙學生因受限於生、心理發展,常有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產生,導致其無法有效學習,久而久之,即對學習產生習得無助感。因此,如何提高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實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學習動機目標導向分為學習的目標導向(learning orientation)和表現的目標導向(performance goalorientation)。 「學習目標導向」是指學習動機來自學生想把作業弄得熟練,因此採取相關的學習策略以達到目標。「表現目標導向」則指學習動力來自於學生 想得到好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以便獲得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賞。

        身心障礙學生常有學習方面的問題,長期的成績低落現象及學習挫敗感,導致其學習動機低落,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因而有惡性循環的情形產生。要改善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低成就的問題,首先必須了解其是何種因素造成低成就以及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成效等,而「學習目標導向」及「表現目標導向」各有其特別的意義,教師在身心障礙學生教學中,可以努力的方向如下:

1.      每個學生在學習時有其自己的內在信念,認為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學習所接觸的知能。因此,「學習目標導向」強調要增進學生的能力,使其勇於挑戰自己、挑戰困難,較重視努力的過程;「表現目標導向」則是強調要展現學生自己的能力,避免遇到困難,較重視努力的結果呈現。由此可知,要提升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成效,要先讓其了解自己的內在信念,分析自我優弱勢,找到自己的優勢潛能,才能進一步努力達成目標。

2.      相信智能和知識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學習目標導向」較著重在學生必須下功夫,努力去學習,才能有所成就。「表現目標導向」則是著重在學生本身的能力已決定其是否會成功。而身心障礙學生對於學業學習的動機原本即低落,假如自己又自暴自棄,認為再努力也無法達成目標,老師就應提高其學習動機及興趣,以幫助其順利學習,從成功的經驗裡獲得信心的累積。

3.      相信智能和知識會影響學生的推理。「學習目標導向」強調失敗的正向反應,學生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會自己找尋解決方法、克服困難,繼續再努力下去。而「表現目標導向」則是強調失敗的負向反應,學生遇到困難,即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及知識不足,不願意想辦法克服問題及挑戰。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導身心障礙學生時,很常遇到學生一碰到問題即不知如何是好或是放棄的情形,教導學生用正向、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敗和挑戰,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4.      教育影響學生的各種信念。學生在學校中所學習、接收到的資訊會影響其想法及觀點。「學習目標導向」強調要使用有效策略來幫助學生學習,一步一腳印打好根基,學生建立了良好基礎之後,學習動機及成效自然能提升;而「表現目標導向」則是使用不當的策略,認為只要可以成功並獲得好的成果,任何策略都可試試看。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教師所教導的策略並非適合每一學生,需視學生的個別狀況及其所處的環境來分析,選擇適合其學習的策略,幫助其應用於生活情境中。

5.      教育經驗影響推理能力。學生過去的教育經驗影響其推理能力,因此,「學習目標導向」著重在學生能自我調節,將過去所學融會貫通並應用之;「表現目標導向」則認為學生遇到困難,因無過去的教育經驗,或是遇到問題,還未自行思考解決之道即放棄。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時,除了讓其具備基本能力外,還需讓其學會由舊經驗的累積,找尋問題解決之道,以便類化到生活中。

6.      信念不一定和能力有相關性。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總為認為聰明的學生一定各方面都好,亦即先天智力決定個人是否成功。但「學習目標導向」卻認為後天的努力及智識會影響一個人的表現,有別於「表現目標導向」的先天決定論。身心障礙學生在先天的條件上可能較一般學生弱,但如果經老師教導及自己努力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長才,發揮其優勢潛能,找到屬於自我的一片天。

 

分享:
:::

教學錦囊

有效教學之我見
期待更多的「蒂烈娜」---- 童話寫作經驗分享
小學生活三部曲----好體格、好品格、好悅讀
淺談不同學習動機目標導向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之影響
「紙牌遊戲」在低年級數學領域的運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