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人類學家伊麗阿德(M.Eliade)認為神話極為重要,因為它傳授了「人類最初的歷史」。在豐富多樣的神話中,又以能具體反映初民世界觀及宇宙起源與形成的創世神話,最引人入勝。
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話,都是他們先民在上古時代生活和思想的產物。古代中國的創世神話,較為人熟知的莫過於「盤古開天」的故事。盤古創世故事初見於三國時期,在傳世的先秦兩漢典籍中,很難找出像盤古開天那樣完整的創世神話。[1]
關於盤古神話的研究,學者各有不同的意見:何新認為盤古是印度的神話傳入西南地區的變型,非中國本土的原生性神話;[2]陳鈞則認為盤古西來說有問題,主張盤古是從伏羲神話演化而來。[3]文獻的記載是否為神話的本來面貌也有爭議,胡仲實指出盤古神話是被加工整理過的。[4]所以在傳世典籍屈指可數的情況下,舉證中國古代創世神話的希望,只有寄望於地下的考古資料。
「長沙楚帛書」在1942年出土於長沙東郊子彈庫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據1973年對該墓葬發掘的報告判斷,墓葬年代為戰國中、晚期之交,[5]帛書寫作年代當與此相同或稍早。楚帛書出土後數易其主,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1966年大都會博物館用紅外線拍攝帛書照片,圖文清晰,成為學者釋讀楚帛書的主要資料依據。[6]長沙子彈庫所發現的楚帛書,是迄今見到唯一「圖」「文」並茂有關創世神話的古代文獻。楚帛書為四方形,中間有兩組文字,第一篇文字居右,共八行三段,述及宇宙、四時之起源,內容為創世神話,第二篇文字居左反置,共十三行兩段,內容為天文星占,四周排列有圖形及十二段文字,內容為每月吉凶宜忌,可視為第三篇。學者饒宗頤將此三篇分別命名之為「甲篇」、「乙篇」、「丙篇」,並論其各篇內容重點:〈甲篇〉辨四時之敘,〈乙篇〉志天象之變,〈丙篇〉從而辨其每月吉凶。[7]
〈楚帛書.甲篇〉述及宇宙起源開闢神話,不少學者已針對〈楚帛書.甲篇〉的文本進行創世神話的分析,楊寬、董楚平、何新、院文清等學者直接將〈楚帛書.甲篇〉文字命之為「創世篇」,連劭名則直接以「神話篇」名之,並對篇中的創世文字進行考釋論述。其大意表述如下:
在天地尚未形成的遠古時代,大能氏伏羲降生,當時的世界一片混沌狀態。後來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生了四子。這四子後來定立天地,化育萬物,於是天地形成,宇宙初開。四神開闢天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禹與契來管理大地,他們辛勤的往來天壤之間,大地上山陵橫阻而淤塞不通,致使洪水氾濫,禹和契便導山導水,跋涉於山陵、急流與泥沼,命令山川四海的陰氣和陽氣疏通山川。當時未有日月,由四神在天蓋上步算時間,輪流更替,確定了春、夏、秋、冬四時。
千百年之後,日月孕育而生。當時的九州地勢不平,大地山陵都向一側傾斜。四子來到天蓋之上,推動天蓋,使它旋轉,並用五根天柱支撐天蓋,使其精氣不致散亡而朽損。炎帝派祝融以四子定出太陽在四時運行時的三條軌道,又將天蓋固定於地的東西南北等四正方向。在三天四極奠定之後,制定日月的運轉規則,使日月正常的運作起來。
後來共工步算曆法過疏,而使陽曆長於陰曆十日,導致四時失序,但四子歸歲於閏,創設閏法,終使年歲有序而無憂。共工的疏失又使風雨無定,七曜之行無常,朔晦失序,氏制定十幹、閏月,制定更為準確的曆法,一日分為朝、昏、晝、夕。
按帛書神話歸納起來,包括以下的過程:
一、天地未開,宇宙充斥混沌大水
二、男女始祖神結成夫妻並生化神子
三、神子開天闢地,並初步奠定時空秩序
四、宇宙遭受破壞失序
五、神子重整乾坤
六、其他諸神共同促成宇宙秩序的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可見帛書神話是一個脈絡清晰的有機整體,它所描述的是整個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確立過程,概括起來主要包含三大階段,即:天地開闢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確立、宇宙秩序的破壞及其重整和鞏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支配此一過程的是伏羲、女媧、禹、契、四神(四子)、炎帝、祝融、帝俊、共工、相土等神話人物。其中伏羲、女媧夫婦生四子,化禹、契,雖然沒有講其大規模繁衍人類,但以之為始祖神仍然是顯而易見的。[8]子彈庫楚帛較為特別之處,在於認為先有土地四方,後才有四季等時間觀念,並把古史傳說的人物與天地開闢、宇宙創生結合在一起的創世神話故事。[9]楚帛書〈創世篇〉混沌創世神話在中國古代創世神話的發展史上實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地位。在現有的中國先秦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中,還沒有比帛書甲篇更完整、更明確的創世神話,其珍貴是不言而喻的。
[1]有關盤古開天地的傳說,目前能見到最早的文獻是《三五歷記》,為三國時人徐整所著,此書已佚。
[2]何新:《中國遠古神話與歷史新探》(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頁230-250。
[3]陳鈞:《中國神話新論》(廣西桂林:灕江出版社,1993年),頁23-48。
[4]胡仲實:〈試論盤古神話之來源及徐整對神話的加工整理〉《中國神話》(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頁249。
[5]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子彈庫戰國木槨墓》,《文物》1974年第2期。
[6]關於楚帛書出土、收藏、研究的情況,參閱曾憲通《楚帛書研究述要》,載饒宗頤、憲通著《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中華書局,1993年;又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中華書局,1985年;又《楚帛書的再認識》,載《李零自選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7]饒宗頤:〈楚帛書之內涵及其性質試說〉,收入饒宗頤、曾憲通編:《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1985年),頁125。
[8]陳斯鵬:〈楚帛書甲篇的神話構成、性質及其神話學意義〉《學燈》第2期,2007年4月,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2989。
[9]鄒濬智:〈傳世典籍與出土文獻所見東周楚人宇宙觀念試構〉《通識教育學報》第13期,2008年6月,頁83-115。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