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經由校務評鑑,建立入班觀察的校園文化

北屯區仁愛國小羅淑珍老師 01/28/2014 1851 點閱

       為「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植國家競爭力」。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變革希望建立「入班觀察」的校園文化(吳榕峯,2013)。

       我們人見人愛的仁愛國小為配合「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的教育政策,從去年開始,教務處除了在全校各種公開會議中對此理念加以宣導,更於上學期開始試辦「入班觀課」的計畫。

       我們學校規畫「入班觀課」的「觀察工具」有:觀察前會談紀錄表、公開觀課教學觀察表觀察後會談紀錄表。去年我擔任六年級的級任老師,上學期末在我們班上實施「入班觀課」,現將實施的情形與各位教育先進們分享:

 

記錄名稱

記錄內容

觀察前會談紀錄

會談時間:102年5月17日12時30分

預定教學時間:102年5月20日第3堂課

教學年級:六年級

教學單元:數學第7單元(柱體表面積)

教學者:羅淑珍

觀察者:陳金墻

教材內容:

1.認識表面積。

2.能計算簡單柱體的表面積。

公開觀課教學觀察

學生學習投入行為觀察記錄表

1.大體而言,學生上課投入情形良好,針對老師所提的問題都能有秩序的舉手回答。所回答的答案有時並不十分符合老師的預期,但經老師的提醒大半都能達到教學目標。

2.雖有少數幾個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或學習動機欠佳者,在學習過程中較無法跟上其他同學,但學習態度大致良好。相信經由及時的補救教學,及小老師的協助應該會有進步。

教師教學情形觀察記錄表

一、優點:

1.能清楚、有條理的呈現教材內容,並清楚講解課程的重要概念,且能掌握單元教學的重要概念及重點。

2.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並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技巧,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3.教學活動變化自然與順暢,能引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教學情境。對於學生在學習時的迷思概念以及易錯誤的類型,能敏銳察覺並能及時加以澄清,並引導至正確的價值觀。

4.教師於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良好,授課時口齒清晰音量適中,並能善用肢體語言,並且進行行間巡視,檢視學生學習情形,並適時給予指導。

二、待改進之處:

1.因授課時間的限制,少數幾個學習成就較低、在課業上較無法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生,針對老師的授課內容,學生若無發問,老師較無法及時掌握這些學生的學習情形,並發現真正問題的所在。

2.少數學生會在老師不注意時小聲交談,或做其它的事情,有時會分心。身為為教師的我們要有警覺心,須時時注意並及時提醒。

觀察後會談紀錄

一、具體成長建議:

    教學是一門藝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每班學生各有特色,因此沒有一成不變的班級經營模式。因此,許多發生在班上的突發狀況是無法事先預防的,必須靠教師個人的敏感度以及經驗的累積來處理。

    經由此次入班觀察的學習經驗,讓我見識到同仁們的教學技巧和班級經營的功力,也了解同仁們的一節課是怎麼渡過的?時間是如何支配的?教學工作永遠是現在進行式,經由此次入班觀察的經驗,真是讓我獲益良多,非常感恩!

二、回饋與省思:

    教育改革最紮根的工作,莫過於教師們能自發性的尋求有效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學相長對現代的老師而言是相當重要的。經由同仁們在教學上的互相觀摩學習,透過實際的教學演示、入班觀察前的討論、入班觀察後的討論,再根據每位老師本身的專長、進行教學經驗分享給予正面的回饋,互相交換教學心得,並給予具體建議,使彼此的教學工作能更精進。

    經過這一切的努力,期待大家都能繼續保有原有的教育熱忱及赤子之心,且能順應世界潮流、持續進修、與時俱進,相信人人都能成為積極、有效能的優良老師。

       所謂「良師興國」,教育要從根做起。因此,唯有透過有效能的教學,教學品質才能提升、教師專業的尊嚴才能擁有、教育目標也才能實現。

 

參考資料:

吳榕峯(2013)。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活化教學力提升學習力展現優質競爭力。臺中市教育電子報,2013年7月。取自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850

分享:
:::

教育話題

新社驚艷、臺中亮點
感動生命、留聲四十、發展亮點
從亮點出發,創太平顛峰
從校務評鑑到發展學校亮點省思
經由校務評鑑,建立入班觀察的校園文化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