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中學生未來目標的重要性與生涯輔導因應策略

市立清水國中邱英豪主任 11/09/2011 2353 點閱

 

 人的成長過程中「未來」是一個不斷被討論的議題,不論在家庭或是學校的生活中,我們常被問到「你對未來有什麼計畫?」、「你未來的志願是什麼?」。個人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因此「未來」並非一個靜止的狀態,它會隨著個人未來計畫、目標的改變,而呈現彈性的動態變化,而未來目標的設定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校投入行為也有密切的關係存在。

 

    未來目標的功能就像探照燈一般,來幫助照亮個人前進的路,探照燈越強,能幫助個人看的越遠,也越能發現自己的目標,個人的未來目標越顯而易見,越能讓個人覺察並實現它,也較能組織及計畫自己未來的行動,並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採取預防措施。因此學生的未來目標對於學生有指引性的意義,對學生學習行為具有引導的作用。

 

     「上學」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不同,而其中應包含為未來做準備的意義。尤其是國中階段的學生,由於他們會經歷生平第一次的學業評量測驗-基本學力測驗,以及加多、加重、加深的課程內容,再加上青春期人格發展危機,使得學習動機會受到各項因素的干擾與挑戰,如何將動機維持在高水準,將足以影響國中學生的學習意義、學習行為與學習成就表現。而未來目標正是一個認知-動機的概念(Nuttin, 1980),對未來目標有不同的期望與計畫性,就會產生動機上的差異。

 

從國中任教的經驗發現國中學生的未來目標感差異頗大,其間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別的學生。第一類學生:是對未來沒有計畫,或是計畫非常短淺的學生,這類學生對學習的動機非常薄弱,上學的目的可能只是因為「必須」,若「必須上學」都無法規範他們,就有中輟的高風險,這樣的學生正是須要學校生涯輔導積極介入的一群。第二類學生:是為父母學習的人,這類國中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在父母壓力下的產物,學習最大的目的是滿足父母的期待,未來是建構在父母的期望中,動機來自於父母的酬賞與喜悅,生涯輔導對於這類學生若能加入對未來的自我內在期望,會對促進學習動機有更大的幫助。第三類學生:對自己有很高的未來憧憬,知道自己未來要什麼、是什麼,而且在現在就能為自己做什麼的人,他們有目標、有理想,對學習有動機,且有高度的未來知覺,生涯輔導的方向就是維持學生的高度未來感與隨時修正與計畫未來目標。因此學校輔導教師應先區辨學生的未來目標感,實施個別化的輔導策略,才能找到提昇學習動機與學校投入行為的因應策略。

 

過去教師的角色偏重在教導上的功能,習於「賦予」學生學習任務與價值,這種外加式的學習意義,其效果並不如預期般有效且長久,甚者輔以代幣制度等,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作法。將生涯輔導的理念落實在教學活動中,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個人現在對未來目標的期望,這樣的期望並非外加式或憧憬式的夢想,而是個人透過自我探索、自我覺查,形成有目標、有內容、有行動、有階段且關聯個人的未來計畫。這樣認知整合的工作,有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摸索與嘗試,更重要的是學校在觀念的教育與自我探索環境的構築,才能讓生涯探索的理念深植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這樣學校的各式活動,例如:週會演講、社團活動、藝能課目、校外參訪等,都可能是形成未來目標的一種途徑,其相對的意義性也就提升,而不只是「官方活動」。

 

    學習的意義除了學習課本及日常的知識外,另一項是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在正式課程中勉強可以用來協助學生探索自己的課程,只有每週三節的綜合活動課,若能善加利用這個時間,運用班級輔導的知能,從自我探索到目標的建立與規劃,對學生的幫助絕對勝過拿來考試。其次,對於個別的學生,學校輔導人員可運用個別諮商、小團體輔導等方式協助其建立個人的未來目標。

探索自己主觀的未來目標,是學生學習前、中、後隨時需要不斷檢視的部分。「未來」是一個不斷在變動的概念,唯有持續性的檢視個人的未來,才能將一切的學習、行為與活動保持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方向,也才有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分享:
:::

教學錦囊

以正向行為支持 幫助亞斯伯格症學生順利學習
從輔導諮商觀點看--『街頭日記』心得分享
國文教材教法
教學小技巧也能幫助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
國中學生未來目標的重要性與生涯輔導因應策略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