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被烏溪阻隔的市境之南

烏日區溪尾國小王派仁校長 12/26/2014 2222 點閱

       許多人都以為烏溪是台中市與南投縣、彰化縣的分界,但是在烏溪南岸還有一個台中是烏日曲溪尾里,也是市境的最南。

       烏溪又被稱作大肚溪,從南投縣合歡山西麓發源,兩側支流密佈,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有眉溪、北港溪、貓羅溪、大里溪水系及筏子溪注入,河水一路蜿蜒向西流動,在台中大肚出海,最後流入台灣海峽。烏溪是台灣第六大河川,圖中的烏溪自烏溪橋上往東拍攝

       我們必須知道台灣的主要河流名稱,幾乎都是沿襲過去清朝官道(大致上是今日的台一線)上的最大渡口來命名。而如果用這種邏輯來檢視烏溪,烏溪沿線應該有個叫做「烏」的渡口。但是史料上,卻遍尋不找此一渡口,更讓人覺得烏溪名稱的獨特性。

       烏溪是台灣第六大河川,至於「烏溪」從何而來,相傳烏溪原是鳥類棲息的天堂,漢人剛抵達開發時,常見烏鴉成群飛翔,數量之多足以遮蔽天上的太陽,溪水看起來烏黑一片,因而被稱作「黑溪」,寫成國語就成了「烏溪」。烏溪橋頭上的烏溪標示牌,過了烏溪橋就進入南投縣。

       原來清朝之際,渡過烏溪的最主要的渡口是在大肚社。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郁永河來台灣開採硫磺,當時要從台南北上,一般人普遍走海路乘船,但是可能是天生喜愛冒險,他卻選擇了較為困難的陸路交通北上。根據裨海記遊一書中記載,農曆四月十二日他從彰化北上渡過大肚溪,文中寫道:「過啞束社(今和美),至大肚社,一路大小積石,車行其上,終日蹭蹬殊困…」。

       也因為清朝時的官道,皆從大肚社渡溪,無怪乎清朝的文獻關於「大肚溪」的記載甚多。時至今日,台灣官方水利署則都以烏溪稱之,但是大體上來說,有較多的人稱這條溪是大肚溪。然而,或許被多數人接受的說法是霧峰、草屯、國姓一帶,人們習慣稱之烏溪,而過了大肚後就被稱做大肚溪。    但是烏溪也好,大肚溪也罷,卻很少見到其他台灣的主要河流,有兩個被同時使用的名稱。

       登上緊鄰溪尾村的河堤,往東南方望去是南投縣,西邊就是彰化縣,所以當地流行著一句話俗諺「種一條菜瓜,爬藤三縣市」。

       這個小聚落被通稱為溪尾寮,祖先最早到此開墾時,就在烏溪的沙洲中討生活,日本人建了河堤,也把溪尾和烏日的臍帶切斷。現在的溪尾位處烏溪與貓羅溪交會之處,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是烏日區土地面積最大的村,但人口數卻最少。冬天溪尾村的稻田開滿了油菜花。

       長期以來對外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機能較不方便。不過也因為與都市化、工業化保持距離,河堤、田野與老屋,共同譜成溪尾一份寫意的遺世獨立。

 

             被烏溪阻隔的市境之南(圖片1)      被烏溪阻隔的市境之南(圖片2)

 

分享:
:::

校園巡禮

展望~嶄新~未來全人新四育
四十三週年校慶 具有濃濃客家風格
晨曦灑落一地綠 遠離塵囂優陽明
「鈴」聲響起在東新
被烏溪阻隔的市境之南
樂音飄飄滿中平
創新多元、「忠」於教育、勤學樂活、「明」德惟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