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國際科教組織的角度看十二年國教課綱

龍井區龍津國小楊惟程主任 05/23/2016 2070 點閱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多年,然而許多教育現場的老師們常感嘆,現階段學校計劃的課程(planned curriculum)與學生學到的課程(learned curriculum),二者是有落差的;依國際學生評比結果,例如PISA 2012,也顯示台灣學生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素養,尚有成長的空間。

       在等待PISA 2015結果公布的同時,攸關台灣教育未來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箭在弦上,此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為課程要素;而當今科學教育界重要的國際科教組織—科學教學國際研究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ARST)則以成就科學素養為組織鵠的,亦即新課綱與NARST二者皆彰顯了「素養」的重要性。面對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本文的目的旨在了解NARST深耕科學素養的面向,並嘗試提供位處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自然科老師教學建議,從容迎接十二年國教課綱。

 

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

       教育部於103年11月28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預計自107學年度於國民小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起逐年實施。新課程總綱採用「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強調課程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促進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亦於今(105)年起,陸續規劃研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課程綱要之課程手冊。以自然科而言,九年一貫課程稱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十二年國教課綱則改稱為「科技領域」。

       素養導向是總綱的重要特色之一,其目的是發展核心素養以整合知學用,縮短彼此落差;總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意在連貫各領域/科目綱要發展之主軸;總綱的課程理念自發、互動、共好(如圖)(洪詠善、范信賢,2015),則描繪了十二年國教課綱欲培育「有素養的學習者」之理想圖像。

從國際科教組織的角度看十二年國教課綱(圖片1)

科學教學國際研究協會

       科學教學國際研究協會(NARST)創始於1928年,總部設於美國,是當今頗具規模的全球性科學教育組織,臺灣亦有許多科教學者加入。NARST多年以來深耕科學素養的面向如下(NARST, 2016):

1.Science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Conceptual Change/科學學習、理解和概念改變

2.Science Learning: Contex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ions/學習情境、特性與互動

3.Science Teaching — Primary School (Grades preK-6) /K-g6科學教學

4.Science Teaching — Middle and High School (Grades 5-12) /g5-g12科學教學

5.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Grades 13-20)/g13-大專科學教學

6.Science Learning in Informal Contexts/非制式情境的學習

7.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職前師資培育

8.In-service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在職教師教育

9.Reflective Practice/反思實踐

10.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課程、評鑑和評量

11.Cultural, Social, and Gender Issues/文化、社會和性別議題

12.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學

13.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科學史哲和社會學

14.Environmental Education/環境教育

15.Policy/政策

 

迎接十二年國教課綱自然科老師可行措施

       有人曾說只要學生重新拿回課堂內的學習主導權,亦即老師願意翻轉教學,就會有益提升學習成效。然從上述NARST深耕科學素養的面向,吾人可以發現成就科學素養並不能只單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翻轉與互動,其實還包括了學習環境、文化、社會、技學和政策等面向。迎接十二年國教,履行總綱的課程理念自發、互動、共好,自然科老師可行的措施建議如下:

(一) 課堂教學實踐~融入式

       有別於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法,許多教學策略可以裨益學生科學素養,例如探究式教學、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學、概念改變、小組合作學習、建模教學、科學史教學、問題導向學習、論證教學、數位遊戲等教學策略,皆可融入課堂教學實踐。這些策略在國內已有許多論文與實務發表,其中審查較為嚴謹、科技部資助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發行之《科學教育學刊》紙本與電子刊(註),自然老師可以下載參考與多加利用。

(二) 彈性活力規劃~外加式

       十二年國教課綱鼓勵學校結合願景及資源以發展辦學特色,除了部定課程外,國中小階段應規劃「彈性學習課程」,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活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洪詠善、范信賢,2015)。就此而言,屆時自然課可以聯結學校彈性學習課程,或是採外加方式與相關教育計畫整合。例如,如要同時有效配合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的「親山近海樂遊屯戶外教育計畫」,則自然科老師可以利用「3O策略」規劃自然課,並能呼應NARST的學習情境、非制式情境、文化、社會、環境教育和政策等成就科學素養的面向。所謂3O策略,意指Outside-師生走出去、Outdoors-戶外是校園、與Outstanding-學習亮起來。實踐舉例,龍井區龍津國小的自然課可以聯絡利用鄰近龍港國小校園當作教室與情境,賞鳥、河口濕地、潮汐等為教材,彈性活力規劃,培育自發、互動、共好的素養學生。

 

結語

       NARST旨在經由專業研究與例行年會交流,提升科學教育的品質以及幫助每一位學生成就科學素養(science literacy),貼近我們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所提出的「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課程願景。職是,他山之石,NARST多面向的素養經驗值得台灣自然科老師借鏡。

 

註:《科學教育學刊》網址

http://ejournal.stpi.narl.org.tw/NSC_INDEX/KSP/journalView/journalEntry.jsp?journalId=J000002

 

參考資料

洪詠善、范信賢(主編)(2015)。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6). NARST Strand Descrip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narst.org/about/mission.cfm

分享:
:::

焦點話題

順天接軌國際--箏食學習卡友趣
看見全球化的教育新風景
國際街上的國際教育
由東汴走向世界
從國際科教組織的角度看十二年國教課綱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