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

東區力行國小李耕嫻主任 06/22/2016 1511 點閱

「你看,他又穿成這樣,你也輔導他一下!」、「他的爸媽知道嗎?同意嗎?」在放學後的下午,他在廁所換上女裝,驚擾了臨近辦公室的師長。

    氣質陰柔的他,長得秀氣,身形高瘦,還沒變裝之前,新接五年級導師已經敏銳的嗅到他的不同,班上學生因為他的性別氣質開始出現言語嘲笑。因著他與同學的互動議題,當時擔任專任輔導教師的我,有機會透過晤談踏入他的內心世界。

    我們都明白他的性別傾向和別人不同,也清楚性別傾向是天生、不可逆的,因此,接續的工作目標,是提供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讓他可以安心的生活與學習,和導師討論且與他溝通後,我入班進行兩堂的班級輔導。

    第一堂是「異同擁有美麗人生」,這堂課讓學生覺察隱藏於生活中的性別框架、認識性別氣質光譜,並以學生熟悉的名人(蘇打綠主唱青峰-生理性別男、性別氣質偏陰柔;張芸京-生理性別女、性別氣質中性)舉例說明,課程搭配學習單,讓請學生挑出符合自己的性別特質,最後統計陽剛特質、中性特質、陰柔特質的數量,透過相互分享,讓學生知道每個人同時擁有陽剛、中性、陰柔的性別特質,這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當學生理解後就能跨越傳統男性陽剛、女性柔弱的性別的刻板印象,悅納每個人具有獨特的性別特質。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1)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2)

        第二堂班輔安排的主題是「玫瑰少年-葉永鋕」,葉永誌因為「性別氣質」不符合主流期待而遭霸凌,僅僅15歲就離開人世,因為葉永鋕事件,臺灣教育部將2001年推動性別教育的主題訂為「多元性別、校園安全」,2004年在制訂《性別平等教育法》時更注重性傾向、性別特質、性別認同等議題。「玫瑰少年-葉永鋕」的課堂學習單延續性別特質議題,讓學生感受面對痛失愛子的葉媽媽的心境、嘗試以導演的角色改編這齣悲劇,最後連結到自己生活中,設想如果你的周遭同學有類似葉永鋕不同於他人的性別特質,你會如何對待他(她)?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3)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4)

        這兩堂班輔課,他都在場,瘦高的他坐在最後一排,眼神清澈,安靜而專注聆聽課堂內容,時而他害羞低頭,將頭埋在連帽外套中,我知道在拓展其他孩子的多元性別概念之時,同時也在教導他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還是小五的他,內在清楚感知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對生命有這麼多的困惑,未來的路會因為班級輔導而一帆風順嗎?至少,我是這麼盼著。

        一段時間後,他開始嘗試改變裝扮,不再剪髮、開始穿著合身衣褲,彷彿在為日後的換裝做暖身,即便知道性別傾向是天生的,但有些大人對他的換裝仍感到不自在,甚至想要「輔導」他,當時的我內心是欣慰的,因為我知道學校提供了他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讓他勇敢探索自己,因為在班級輔導課及後續導師持續引導下,班上孩子對他是接納、關懷與友善的,同學年的學生們對他也是如此,所以在換裝同時,廁所外不乏幫他看前顧後的同學,他們反倒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的裝扮,如此一來,該「被輔導」的究竟是誰呢?

        學校為他提供友善、安全的性別平等環境,而家人方面則是另一座待突破山頭,而這也是許多非一般性別傾向者面臨的最大挑戰,透過親師師(家長、導師、專輔師)三方會談,至少母親能理解孩子的不同,但理解到心理完全接納還有一段差距,也是這個家需學習的功課,這段差距,需要「時間」來縮短。

        今年夏天,他畢業了,這一路上,輔導室不定期安排個別晤談關懷著他,這一年因職務變更我從專輔師轉任輔導主任的職務,本著輔導老師靈魂,週三進修時我安排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性平研習。105年6月1的盛夏,台中一中曾愷芯老師與其學生曾品豫老師到校分享多元性別議題,這一場演講,是因他而安排的,為了讓在第一線的教育人員種下多元性別的種子,日後,面對類似的學生能有更多的理解與包容,從兩位跨性別講師的人生經歷分享中,我想起這一段文字:

 

        暴力比肉體受到傷害更痛苦,某些暴力比肉體的改變更具毀滅性。

        更細微說,區隔「我們」與「他們」就是一種暴力行為,把焦點集中在人的差異性,而不是共同性,遲早會導致暴力。  (文 引自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p.150)

 

        身而為人,每個人同樣經歷著在自我探索、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的追尋過程,當社會大眾只看到人的「差異性」,以至於非一般性別傾向者必須多年的忍癮、壓抑自己,即便勇敢做自己,所面臨排山倒海的壓力,豈非一般人可承受的,這一路的心酸與辛苦,絕對不是講師們一、兩句話,在台下的我們就可以體會的。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5)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圖片6)

        許多非一般性別傾向者因為社會環境的不友善而過著崎嶇的人生,在飽受壓力下引發憂鬱症甚至尋短。這場因他舉辦的研習,讓師長得以開拓自己的心並體認到:每個人都想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每個人都想揮灑自己的亮麗人生,如果你我都能在理解差異性下,多看看身而為人的共同性(愛與隸屬、自我認同、自我實現等基本需求),我們就能看見他們/她們存在的美麗,這個社會越邁向多元、接納、包容與尊重,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將不復見。

分享:
:::

教學錦囊

多元性別教育--從「心」跨出性別框架
六書jump玩
當英語教學碰上AR和數位廣播
感動與分享--藝術創作的原動力
另類畢業旅行的省思--關懷弱勢
按怎使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