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疑似過動兒之處理

霧峰區霧峰國小林志興老師 08/24/2016 1432 點閱

        依據筆者以往經驗,國小高年級班上常有一、兩位學生容易藉由不同情境衍生各項的議題,這些議題往往造成班上動盪不安,進而影響上課秩序、氛圍。教師需時時耳提面命、再三交代,但效果似乎不佳。這類型的學生可能視其所製造事件為學校生活的樂趣之ㄧ,因未接受過正式鑑定程序,筆者稱之為「疑似過動兒」。此類型學生之家長往往早已察覺孩子的狀況,可能在其中、低年級時也接受過醫生之診治,但通常在兩個原因下,家長不願意孩子服用治療過動的藥物。第一是孩子只是介在過動與正常學生間的臨界點,並非嚴重類型。第二則是家長怕孩子服用藥物後會有後遺症。因此,孩子並未接受積極治療,加上部分家長較為寵溺孩子,往往加重其行為之複雜性。

        疑似過動兒有一個重要行為特徵-高度缺乏同理心,此句話看似輕描淡寫、無傷大雅,但卻造成其嚴重的人際困擾。在團體中,凡事以個人為中心且不考慮他人之做法,同儕將漸漸與其保持適當的距離,簡言之,最後的結果就是朋友相當少。同儕愈減少與其接觸的機會,將更加重疑似過動兒偏頗的信念-衍生之糾紛通常都是同學造成的,與我關係不大,此觀念更加速同儕遠離速度,疑似過動兒最後形成班上的孤鳥。在參與校外教學相關活動時,教師更可明顯感受出其不受歡迎的程度,其他同學不願與他同組,教師往往要積極介入,將他安排在某組且該組成員盡量納入個性較為和善者,否則該組易衍生不必要的衝突。此外,在班上屬於動態的課程且需分組活動如體育課,往往可察覺疑似過動兒較不合群之處,其原因在於他個人觀點凌駕於團體規則。教師與同儕透過較為強制的規範使其遵守團體紀律,其卻視為是外人強逼其參與個人無意願的活動。師生若花太多時間在處理其事務,這節體育課可能會耗掉至少三分之ㄧ的時間。因此,部分教師在比例原則的考量下,只好暫時冷處理,繼續實施課程。日積月累後,在較為動態的課程包括自然實驗課、藝文課設計作品,疑似過動兒而可能無所事事,教師與同儕也曉得其個性,不過度強制其該做之事,以免徒增困擾,相對的,其在動態課程的能力有弱化現象。

        此外,班上例行性的行程如午餐時間,也易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如班上的規定是要排隊打飯菜,但疑似過動兒卻喜歡插隊,並藉由此行為與同儕起衝突。或者是過程中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弄得到處都是湯汁,卻也不善後,宛如事不關己,此行為也易引起同學之非議,衍生班上動盪不安之情境。部分教師可能建議讓疑似過動兒上資源班以避免干擾班級秩序,但進資源班需接受正式鑑定,其中一個標準是學生的智商介在智能不足的邊緣,方具有資格。依據筆者的觀察,疑似過動兒的智商大都不低,甚至在中上,送去資源班與客觀標準不符合,加上部分家長對資源班存有標籤之疑慮。因此,家長讓孩子就讀資源班的意願相當低,教師對此學生只能多加擔待。但受限於其同理心嚴重不足,教師訓誡的話,他往往在短時間就拋諸腦後。下一次又是同樣情境時,教師勢必再次處理同樣的情境問題,久而久之,教師亦不勝其擾,更加深對當事人負面觀感。

        疑似過動兒在班上面臨師生皆視其為麻煩製造者,但總是有同儕友誼的需求,班上少部分因行為問題受排擠的同學,反而易成為其好友,兩者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缺乏自信心。如上所述,疑似過動兒在動態課程易滋生不必要的議題,造成班級動盪不安,相對的,後遺症是其未吸收到該學的知識,加上人際關係不良,同學較少會主動伸出援手,另外上課易分心,有時若有所思,也不易專注在課堂上。因此,縱使其之智商不差,但成績不佳,在班上淪為中下階段,間接也使其自信心更為不足。所以易與遭受排擠,行為偏差的同學結為好友,有時為凸顯自我優越之處,也會捉弄行為偏差或較為弱勢的同學,又是老師困擾的議題。

筆者認為疑似過動兒可透過以下方式處理:

1.透過耳提面命與個別輔導

        首先,不斷透過委婉的態度加以告知該改善之處,時時口頭交待、提供忠告。因為他平常在班上的衝突行為,無非是希望藉由負面行為如冷漠、爭吵、甚至與同學肢體衝突來引起師生的關注。教師在糾正之餘,不忘進行個別輔導,並藉機點出學生動機所在,且給予正向的鼓勵。進一步派遣簡易工作,並加以留意其操作過程是否合宜如請其發放作業,給予口頭獎勵,正向表現次數增加後可給予文具進行獎勵。教師應在公開場合表揚,灌輸其行為應符合同學與教師認可之標準。

2.給予適度的體能訓練

        此類型學生因成績不佳、人際關係不良,往往造成個人自信心低落,如上所述,其有時樂於捉弄人,是基於滿足個人虛榮感之需求,如何增強其內在對自我的掌握是一大重點。教師可因應孩子的習性給予適度的體能訓練,如國小體適能測驗其中一項是八百公尺跑走,教師可結合學年晨光時間或課間活動二十分鐘下課時間,帶領他在操場練習跑步,剛開始從一圈(每圈二百公尺)開始,每個星期至少跑三天,累積兩個星期,再增加一圈共兩圈,以此類推,約半年後,可提升到十二圈,大約二到三公里。在跑步的過程中,除有益於身心健康,同學亦加以關注,此正向關切將有助於其累積自信心,透過自信心的提升,會漸漸降低個人在班上製造不良議題的機率。取而代之,透過跑步成為一個較有重心的學生,當老師臨時有事無法陪其跑步,在個人慣性與自信的驅使下,其亦會自動自發前往操場運動。跑步過程中逐漸提升的速度與距離將形成其浮流經驗(高峰經驗),此正向經驗會形成正性循環,慢慢提升其內在信心。一旦啟發其內心正向的能量,透過後效滿足,便會產生自我療癒的效果,但此過程需要時間,至少需經歷半年。這半年內,他仍然會做怪,只是頻率逐漸降低,少製造問題後,相對的,人際關係也會改善,當然過程中,老師需具備愛心、耐心、細心加以指導。

        疑似過動學生平時也能預測教師會對其行為加以管教,甚至他會刻意透過特定行為去激怒或測試教師,再行評估行為後果的嚴重性,再修正個人行為模式。教師也可採取家長式領導,透過威權領導,讓其了解班上的決策者、領導者是老師,不是他個人在班上可以任意胡來。藉由德行領導,教師凡事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帶領其前往運動,說到做到,展現教師的風範。教師採言教、身教、配合制教、境教,做為學生之模範,改善其不良行為。經由仁慈領導呈現教師發自初衷的愛心與具觀察力之細心,假以時日,學生會感受到老師的用心。逐漸消除個性上的乖戾之氣,改為較為沉穩的心性,教師由內而外加以導正,效果透過時間可呈現出來。

分享:
:::

教學錦囊

北勢昆蟲教育
素養導向的國語文課程教學
疑似過動兒之處理
生涯輔導教育融入國文教學
從童軍活動中獲得學習——回歸服務學習的本質
珍愛自己 肯定他人
「藝」起玩音樂
過動兒的治療策略和輔導原則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