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一、動機:環境議題與學生生活密切關聯
本方案之設計,將引導學生覺察生活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垃圾減量的議題,探究垃圾所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瞭解如何在行動中其嚴重後果,進而反省思考減少及修復環境所受的破壞,提出個人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方案中,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逐漸擴大其關注圈,加大想像的視野,並藉由統整與分享,深化學生關心在地、關懷全球的地球公民責任感。
二、設計理念
1、環境保護的議題在課程綱要非主要的領域,卻需要列入各種領域的教育中,不但要對目前人類面臨的問題有所認知,並且需要有意識去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在許多教科書中的知識全灌輸給學生的過程中,並不代表學生能真正的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落實,才是真正達到的環保教育的目的。故近年來政府大力推行的資源回收,垃圾分類,以進而達成垃圾減量的政策。為了這主題,便設計本課程,希望藉由此份教案將學生的環保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2、為了減少垃圾量,就必須真正在生活中做到資源回收、減少垃圾製造的機會。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童對於資源回收之種類繁多的垃圾,不只經常分辨不清,無法正確的進行分類,經由此份教案設計,以科學方法來進行垃圾分類與減量,並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獲得具體之行動中去理解及落實,並能進一步的真正融入生活中,能將正確的垃圾減量觀念帶回家中。
三、教學活動:
方案名稱 | 知多少?行多少?---垃圾減量的行動與落實 |
社群成員 |
召集人:韓秀玉 團隊:李志軍、張慶堂、韓秀玉、林絲雅 |
教學對象 | 年級: 五、六 班級數: 4 人數: 69 |
教學時間 | 共 6 節,240 分鐘 |
融入課程領域 |
|
能力指標 |
【綜合活動】 1-3-2參與各項活動,探索並表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 1-3-3探究自我學習的方法,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2-3-2分享自己適應新環境的策略。 2-3-3覺察家人的生活方式,分享改善與家人相處的經驗。 3-3-1以合宜的態度與人相處,並能有效的處理人際互動的問題。 3-3-2覺察不同性別者的互動方式,展現合宜的行為。 3-3-4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4-3-1探討周遭環境或人為的潛藏危機,運用各項資源或策略化解危險。 4-3-2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動,從體驗中尊重自然及人文環境。 |
教學資源 |
相機及攝影機、電腦及投影設備、學習單、垃圾量統計表、地圖(校園、社區、臺中)、小白板(或海報紙) |
教學方法 |
社區踏查,小組討論及分享,方案實作及修正 |
學生經驗分析 |
1、學生對在地生活環境既熟悉又陌生,藉由引導其用心觀察,願意表達、與他人溝通及分享。 2、學生渴望在生活中扮演主動的角色,等待一個證明長大的機會。 3、學生需要培養規畫、組織與實踐行動的能力,獲得「從問題察覺到問題解決,團隊合作完成任務」的經驗。 |
課程架構 |
|
教學目標 |
1.能瞭解垃圾分類對於環境保護的幫助 2.能請清楚知道垃圾分類法則,確實做好垃圾分類。 3.了解資源回收再利用對環保的重要。 4.能認識生活中可以回收的物品,並能了解有些垃圾可再度回收作利用。 5.能正確做出垃圾分類,將它分成可回收及不可回收。 6.能思索自己如何為校園及居家環境盡力,並身體力行做到垃圾減量、養成資源回收的好習慣 |
四、教學教案:略
五、教學成效及建議:
1. 課程實施初期主要讓學生真實呈現平時習慣:
(1)在剛開始實施課程時,未先告知學生為何要做垃圾秤重的事情。
(2)真實呈現平時習慣,以來進行垃圾數量統計。
2. 在課程教學進行過程中:
(1)影音媒體的教材對於學生的吸引力高。因此在透過影片的觀賞、討論後,學生對於垃圾問題在全球所面臨的問題較強的感覺。
(2)戶外教學以課程實施,以安排實地踏查,以親身經歷方式使學生能真正深入了解垃圾的後續處理的現實狀況。期以達到實際將戶外教學結合於課程中,一方面不使戶外教學流於玩樂性質,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經驗體察的知識,並可深化在行為中。
3. 教學技巧的運用:
(1)運用分組合作討論教學法,使學生可以在小組討論時培養民主素養,可讓各小組指派主持人、紀錄者、發言人等工作,以鼓勵學生盡情參與課程。
(2)經由學生討論出的垃圾減量計畫,經由討論所得到的結果,再透過學生實際執行,並在多次的討論中將其垃圾減量方案計畫可行與否進行調整,以便於更有效達到垃圾減量之成效。
4. 教學成效的評估數據化以更真實了解學生學習成效:
(1)垃圾量統計需要長時間才看得出數據,垃圾減量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得出減量的成效。
(2)為了能有效呈現垃圾減量的實施成效,故在課程安排上,需要考量實際執行所需的時間。故課程之安排、學生實做部分,便需要較長時間進行。
5. 教學課程後學生的改變之優缺點:
(1)學生從一開始對於垃圾製造的態度是屬於隨興,未驚覺自己的行為有瑕疵,也未能感受到自己也是垃圾製造者。
(2)經過課程安排及逐步進行之後,學生可以了解自己所製造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並能討論出解決方法。
(3)學生再經由課堂討論、歸納出垃圾製造成因,以分組討論方式設計出垃圾減量最佳方法。並經由實踐垃圾減量實行計畫後,各班在垃圾量過程中,學生本身之垃圾製造有明顯減少,顯示學生對於如何減少製造垃圾,有了更多的認知。
(4)學生能經由自覺性的問題呈現,設計班級垃圾減量之方法與執行後,也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未來亦可持續施行,也 能鼓勵學生在家落實與深化垃圾減量的理念。
每周將一般垃圾秤重、紙類、立體容器類秤重(2~6周) |
觀賞影片:人類是地球最大的危機.我們的島 第155集 垃圾島嶼 |
|
|
學生在【焚化廠】聽導覽解說。學生透過櫥窗觀察垃圾焚化廠的運作情形。 | 學生在【餘樂園】園區內仔細聆聽導覽介紹,了解讓廚餘再利用,並可製成肥料。 |
|
分組討論何為:生活環保、時尚環保、在地環保、文化環保、有機環保。 |
各組分別針對自己的主題,由主題資料中理解其涵義。 |
分組討論後要上台報告該組所得到的資訊。 | 上台報告時,每位組員都要參與發表。 |
落實行動—垃圾減量的實踐 | 分工合作,大家動手分類及統計 |
垃圾減量學習單 | 垃圾成因學習單 |
依照階段進行分組討論,進行腦力激盪,探究垃圾製造的原因並進行分析,找出垃圾減量的理由與方法 | 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海報已呈現自己的想法,並呈現大家努力的成果 |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