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習行為是成功關鍵

西屯區上安國小 張映芬老師 03/20/2012 2678 點閱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放學回到家,能自動打開書包,拿出作業安靜的寫功課?我家孩子卻留連在電視機前,三催四請才拿出作業寫,寫沒幾個字就起來亂晃?其實,孩子的學習行為是決定未來成就的關鍵!那麼,對於孩子學習動機低落與學習行為不佳的狀況要如何改善?以下提供三點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養成習慣

    習慣的養成「一開始」很重要。當老師的我們新接一個班級時,前幾個月比較辛苦的嚴格要求孩子,接下來似乎不用再費大的力氣,孩子就能表現在正軌上。當父母的我們教育孩子時,若剛開始沒要求規定,後來要導正就顯得很不容易。再者,對於孩子而言,初始習慣的養成比後來的修正會覺得輕鬆、不痛苦。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有些很重要的起始點,例如:第一天上小學、第一次拿筆寫字、第一次開口說英語等。若我們能在孩子的第一次,詳細指導並確實要求,孩子能循序漸進步入正軌。然而,錯過了起始點怎麼辦?我們可以創造!錯過了幼稚園的第一天,會有寒暑假過後的新學期;錯過第一堂英語課,會有第一次在家念英文給爸爸、媽媽聽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不同方式創造起始點,要求我們的孩子。

 

二、為自己負責

    我們都知道責任感對孩子很重要,但我們卻不知道怎麼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當孩子做錯時,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衡量他的能力,告訴他如何補救方法,讓他去做。一方面學會處事,一方面是種警惕,不要完全的幫他善後,更不可將孩子的過錯歸咎到他人身上。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教導他解決方式而非幫他解決。例如:班上孩子告訴我,白板筆沒水了。我分析且告訴他要做二件事:跟同學借(上課要用)並寫聯絡簿(明天才會有),而不是給他一隻白板筆。當孩子在課業上遇到瓶頸或出錯時,引導他可以查字典,問他:「這是在課本第幾頁?」我們需要給孩子一點空間和機會,讓孩子學會自己也能學習的能力,而非孩子一問就告訴他答案;孩子一錯就告訴他錯在哪裡。

   

三、不比較

    我們都不喜歡被比較,但我們卻會不小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或許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比較會使孩子起模仿的效果,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別的孩子那樣的好。可是別忘了,這樣的比較很可能會使孩子更無動力學習、更不想努力、更想放棄。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會這麼想:「我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班上模範生那樣好的成績,那我為什麼還要努力呢?」所以,老師、爸爸媽媽們盡量不要拿孩子來做比較,孩子如果產生無力感,就失去我們原來的美意,更害了孩子。

 

    相信各位有智慧的老師與最關心孩子的父母,你們一定能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及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

 

分享:
:::

教學錦囊

國文科教材教法~心智圖應用分享
是愛還是礙─中學生的兩性交往
談歷史教學上的重要一課 ─考試不會考,人生卻會考驗你的必修課!
學習行為是成功關鍵
神奇聯絡簿
情緒障礙學生個案輔導實例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