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當泰雅母語教學遇到藝術

和平區博愛國小劉雅婷主任 02/01/2018 1125 點閱

        臺中市和平區博愛國小位於和平區中橫公路台八線上,學生主要以泰雅族群學生為主,師生總共約六十五人,而博愛國小擁有兩個校區,谷關校區和松鶴校區;松鶴校區位於松鶴德芙蘭部落,地鄰大甲溪,四周高山環抱,山上經常是雲煙繚繞,幻化無方,而谷關校區位於哈崙台部落並座落谷關溫泉風景區中,教室窗外望去,盡是一片高山綠林,幾縷溫泉輕煙裊裊升起,真是美不勝收。精巧的泰雅圖騰與紋飾,在兩校區中處處可見。清晨五葉松的樹梢薄霧凝露,晶瑩剔透,遠山雲霧婆娑;不久下課鍾響,小朋友們便在高聳的五葉松下嬉戲玩鬧,在校園中的小小河畔休息聊天;黃昏時,只見紅霞滿天,潔白的雲在天與山的交際處,緩緩飄蕩;在這裡的每一分每一刻,都是那麼的如詩如畫。

        因博愛國小屬於泰雅族部落,學生大多學習泰雅族語,本校希望學生可以藉由泰雅語學習,讓學生體認母語之美,並鼓勵孩子多說、多聽,並逐漸引導孩子主動說母語;此外,透過落實母語學習生活化,期望能讓學生除在正式課程接觸母語學習外,也能將母語之學習融入學校日常生活及活動中。而為了讓學生更有動機學習泰雅族文化,除了每周的母語課程外,另外學校也有泰雅合唱團(泰雅歌謠)、泰雅舞蹈課後社團、泰雅文化學習課程、德芙蘭室內樂團……等搭配,本學期更結合了閱讀繪本課程,由校內及外聘教師們共同討論編纂出一齣泰雅舞台劇──「熊與豹」,並於2017年12月16日獲邀到臺中歌劇院演出,孩子精彩的表演獲得全場的肯定,更讓臺灣原住民的悠揚古調從山嶺環繞的地方傳唱到世界。

        秉持「語言要用才能活」,老師們選取與原住民生活和族群文化連結的主題,並以多元之教材教具呈現,如此不但可以提供高互動性及高回饋的教學,並統整人文、藝術、資訊…等課程進行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且可透過戲劇教育將戲劇的元素、形式融入教育,鼓勵孩子從中思考問題,感受各種情感。

        英國教育學院校長為Teaching Drama(1965)這本書寫序時說:「讓孩子從戲中扮演(enacting)來學習知識, 遠比老師只是丟一堆的訊息(information)給他們,來的有用多了!」因為戲劇是取材於生活的片刻,孩子們在「演」戲時會無形中學習到生活的本質、習性、規則、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是一種在最「自然」的方式下來學習東西。

        近年來,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所推行的「全國原住民族語戲劇比賽」,即是希望以原住民生活動態與族群之歷史文化為腳本,透過情境式表演設計,來深化語言文化之使用經驗,從而擴展族語在家庭、部落(社區)使用的習慣與場域。 除此之外,維護快樂的受教權是學童普遍期待愉快的學習歷程,因此,親師也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來輔助兒童在本土語言給予多元地學習。

        原住民族實際發展應是運用各種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去活化族群教育,並同時重視原住民族主體性與現代特色,積極營造適宜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原住民文化的興趣及在傳統與現代中去思考原住民族文化的美與價值。

當泰雅母語教學遇到藝術(圖片1)

當泰雅母語教學遇到藝術(圖片2)當泰雅母語教學遇到藝術(圖片3)

博愛國小舞台劇──「熊與豹」排演花絮

分享:
:::

校園風情

邁向南屯120--看見犁頭店的創新脈動
多元觸探--多元成長
四箴學習趣--打造解密教室
多元語文教育在篤行
當泰雅母語教學遇到藝術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