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新課綱評量之趨勢--以社會科為例

烏日區喀哩國小林志興主任 10/08/2018 971 點閱

       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向教學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透過情境化與脈絡化學習,配合學習歷程、策略等,進行實踐。課程、教學與評量具有一貫之精神,因此透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新課綱)或稱108課綱,結合素養化教學,搭配多元化評量如實作評量與學習檔案評量等,有其必要性。社會科領域,在傳統評量上,通常以紙筆測驗作為評量依據。但是過於偏向記憶性之題型如是非題、選擇題,簡答題等,可能無法真正測出新課綱之精神所在,故需要進一步探討評量之轉化,瞭解學生學習上真正不足之處,於教學時進行修正。

       首先,教師應提升評量上的專業素養,透過共備、社群,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精神。目前教師命題,大都採用單打獨鬥的方式,個人主觀的色彩較為濃厚,在題型上易偏向記憶、理解,較缺乏應用、分析、綜合與評鑑等。透過群策群力、集體智慧等,可提升評量效度。教師社群亦可透過週三進修,邀請校外評量專家,進行增能研習,甄選優良試卷,進行分析、比較,統整出良好試卷的條件,作為個人出題之參考。

       以社會領域介紹台灣的歷史與地形為例。

        一、結合翻轉教學的概念,教師可先行介紹台灣歷史與地形大致重點,事後,請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教學。各組上網蒐集相關資訊 後,再行利用簡報方式,報告該組整理之資訊,供各組與老師參考,各組報告結束,老師再進行講評或補充不足之處。

        二、師生也可透過在地思維,實施在地化教學,瞭解家鄉周圍的歷史與地形,結合彈性學習課程,成為校本課程,進行戶外教學,實際去瞭解故鄉的風土人情、地形構造。從學生最熟悉的地區加以延伸,乃至擴大到對整個台灣的歷史淵源、氣候與地形,如此,有利於先行充實學生先備知識,再行擴充知識領域。教學上,可避免完全背誦課本內容,藉由生活周遭環境去實踐課程,將令學生耳目一新,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而透過動手操作,所得豐沛知識,亦可突破個人學習方式,懂得自我學習。

新課綱評量之趨勢--以社會科為例(圖片1)

結合校本課程,進行戶外教學

       另外,教師採用共同命題,也是好的方式,各學年教師如每週有共同的空堂,彼此可研擬評量類型與內容,同儕間可分配不同題型,依個人擅長而定,他人適度給予建議。實施評量的共備,有助於同仁間,掌握教材重點,增加試題創意,開展眾人視野。如能邀請外部專家,協助指導出題,將促使評量更富趣味與效度。學生接受評量,感受試卷題型,搭配平日教學,增益學習意願,最後,形成比馬龍效應,形成學習之正向循環。

       透過新課綱之精神所呈現的教材,結合強調素養教學,採取多元化之評量,並兼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重視課程、教學與評量之一貫性,有將助於108課綱之落實。

分享:
:::

教學錦囊

千里情緣E線牽 臺日SKYPE交流活動
勞動教育融入地理教學
小一書包整理術
愛上泥土 泥是我的菜
新課綱評量之趨勢--以社會科為例
拼貼藝術(collage)在小學視覺藝術課程的應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