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戶外教育小解說員培訓

和平區平等國小吳秋慧主任 05/07/2019 617 點閱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何表達對所學得知識的理解,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觀點,是一項重要的技巧。以下是實施戶外教育生態環境導覽時,可提示學生需要注意的重點。

一、熟悉解說內容並導引到環境互動

       以解說櫻花鉤吻鮭為例,除了解說其外型特徵(身體側扁呈紡錘狀,背部青綠色,腹部為銀白色,體側中央有橢圓形雲紋斑點,口部斜裂而廣至眼睛下方等)、如何區分幼魚與成魚,也應解說櫻花鉤吻鮭適合生長在5~17℃的水溫、為何只分布於大甲溪上游的高山水域等等。也就是除了說明生物基礎背景之外,掌握生物之間的互動關係、生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讓參與者不僅認識物種,也能瞭解生態的運作。

二、音量要足夠

      要清楚傳達自己的想法,音量大小亦是一項重點。在帶領10人以內的狀況下,平時可試著不配戴擴音機進行解說,練習掌握音量。

三、準備教具或教材

       以認識咬人貓為例,小解說員可以準備一些道具,如膠帶,它可以在被咬人貓咬到後迅速拿出來黏出掀毛;稀鹽酸,可以進行貝殼化石冒泡的實驗;或準備有關解說地點動、植物的照片或說明等。這些都可以吸引參與者的目光,也可以促進自己的解說效果。

四、隨時掌握人員的步調

       小解說員比較不習慣的就是請對方跟著自己的步伐走。小解說員應該要有的認知是,自己要掌握聽者的行動、注意力,因此,適時告訴對方,往哪裡走,大約走多遠要到下一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五、觀察、了解對方的需求

       有時在戶外行動較為不便,建議活動前,先請參與者上廁所。小解說員要適時提出問候與關心,讓參加者知道他們是在一個安心的環境中學習,這對擔任解說員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

六、進行趣味問答

       只有解說很容易讓聽者感到無聊;建議可以插入一些小小體驗性操作,以認識懸鉤子為例,可讓參與者碰觸倒鉤刺、嚐嚐多汁的漿果等,並藉此來轉換聽者的心情,也可以在解說告一段落之後做問答,並提供小獎品,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小解說員只要掌握以上要領,並勤加練習,就可以在解說的領域裡面有出色的表現。最後,解說活動結束後,除了帶領大家認識生態、體驗環境之外,最重要的是建立尊重萬物、愛護環境的態度。小解說員本身一定要溫柔、小心對待動植物生態,隨時表現出感恩的態度,並把這種行為,積極明顯的傳達給參與者,這是整個解說活動最重要的核心精神。

戶外教育小解說員培訓(圖片1)

在解說人員引領下,餵食櫻花鉤吻鮭體驗活動

戶外教育小解說員培訓(圖片2)

以手實地觸摸

分享:
:::

教學錦囊

喜閱 悅讀—我如何推廣讀報教育
社會領域教學結合閱讀理解策略
樂學數學
戶外教育小解說員培訓
英語補救教學活動設計
吳厝樂鰲遊 戶外探索JUMP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