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閱讀起步走,世界任遨遊

烏日區旭光國小陳白玲老師 06/10/2011 2733 點閱

 

教學迷思別

閱讀教學的迷思

標題

閱讀起步走,世界任遨遊

本國語文學習領域

國小

本國語文學習階段別

第二階段

設計者

姓名

服務單位

陳白玲

烏日區旭光國小

內                         容

迷思現象

迷思一:台灣小學生最常讀的課外讀物是……

        受電視及其他傳媒影響,學生花在閱讀的時間遠不及電視、電腦,電視字幕成了台灣小學生最常讀的課外讀物。小說文字多,小孩寧選電視!因電視字幕短短一行,一目瞭然,但卻不利閱讀理解力的養成。不去花腦筋思考,久而久之,當然自廢武功—降低了閱讀理解的能力。

迷思二、趕課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推動閱讀?

       國語文教學時數大幅減少(從十節縮減為五節),趕課都來不及,老師雖有心推動閱讀,但「升學至上」!老師要拿出好成績才能給學校及家長交代,所以要多考試、多複習,不應該讓孩子分心,哪還有閒功夫來看「課外讀物」啊?相對的,課後補習的行為,也壓縮到孩子課後進行閱讀的時間。

迷思三:都是學習單惹的禍!

      「未來世界,誰掌握知識,誰就掌握未來!」所以知識就成了廿一世紀代表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閱讀是知識取得最有效的來源,也因此閱讀教育的推動就成為全球最火熱的教育話題,於是乎學習單滿天飛……

       自此,閱讀等於功課,等同作業,學童「閱讀」只為了交差了事!但,學習單不等於閱讀教育,反而扼殺了不少學童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

迷思四:閱讀課就是自由看書時間?閱讀要敎嗎?怎麼教?

      「閱讀課」太讚了!學生自由看他想看的書,老師正好可以改改堆積如山的作業。閱讀有什麼好教的呀?

概念釐清

一、閱讀是個人興趣,不應該強迫:

       推動閱讀當然要用鼓勵、引導的方式,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不應該用強迫的方法。至於閱讀興趣本來就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透過教育方式去誘導和培養,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享受追求知識的樂趣,改變孩子的行為和心靈,是我們教育無可逃避的責任。

二、引發學習動機,事半功倍~~動機是教學的重點

       根據腦科學研究,主動閱讀、理解得到的知識,才會促進腦神經發展;被動補習的填鴨知識,不會記在腦子裡,學習效果事倍功半。透過孩子主動、廣泛的閱讀,腦神經會不斷擴展,愈織愈密,累積龐大資料庫,上課更能舉一反三,學業成績自然出類拔萃。這提醒了望子成龍、成鳳的父母師長們:應鼓勵孩子廣泛閱讀,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方能厚植核心能力,而非重複練習,一味追求考試成績。

三、閱讀不是成績的絆腳石~~閱讀有助學業成就,也可紓壓

       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擁有閱讀能力,追求知識的熱情,絕對有助於他的學業成績;況且,即使是休閒性閱讀,也有助於孩子舒緩情緒,減低壓力。

四、閱讀是要敎的~~

       推動閱讀不是給孩子一本書就好。台東大學簡馨瑩教授研究發現:「預測」策略教學對提升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效果。她發現,如果先讓小三學生先看書的標題、封面,請學生猜猜這本書在講什麼?之後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注意實質內容與猜測是否相同,老師還可鼓勵學生在讀完後,把自己事先的猜測與真的內容加以比較,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將明顯提升。

五、時間不足,教學更要有效率

       課本上的範文就是閱讀教學的最佳教材。教範文時可指導學生使用閱讀策略來深究內容與形式,學生熟習技巧後就可以自行運用該閱讀策略來自學,以增進閱讀理解。其實,並不需要用獨立的閱讀課實施閱讀教學,閱讀策略的教學應該是融入每堂國語課之中的。

 

 

 

 

敎或學的建議

 

 

 

 

 

 

 

 

 

 

 

 

 

 

 

 

 

 

 

 

 

 

 

 

 

 

 

 

 

 

 

 

 

 

 

 

 

 

 

 

 

 

 

 

 

 

 

 

 

 

 

 

 

 

一、培養閱讀習慣,知識在握!

       具備越豐富的背景知識,學習就越輕鬆,像福爾摩斯之所以推理精準,憑藉的就是豐厚的背景知識。

       閱讀能力是文明的指標之一,它能使人的心靈得以昇華,孩子經由閱讀,可以激勵出創造力,別人費盡一生的心血寫一本書,我們卻只要讀完這一本書,就得到了他的經驗,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閱讀能開啟視野、累積前人的智慧。父母師長們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鼓勵孩子閱讀,能激發孩子多元的興趣,自己找出學習的方法,更能快樂的學習。   

二、晨讀十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從實驗得知,晨間閱讀是最有效的。從每天晨讀十分鐘,開始一天的學習之旅,將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凡是習慣都必須被「養成」,需要持久的重複,晨讀雖然才短短十分鐘,卻可以透過重複做,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後,一生受用不盡,因為閱讀是個工具,打開人類知識的門,當孩子從書中尋得他的典範之後,父母就不必擔心了,典範能讓他自動去模仿。就像拿到世界盃麵包大賽冠軍的吳寶春說:「我以世界冠軍為目標,所以現在做事就以世界冠軍為標準。冠軍現在應該在看書,不是看電視;冠軍現在應該在練習,不是睡覺……」,當孩子這樣立志時,他的人生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多讀推理性書籍,也別小看非文學類的閱讀威力

       學生可多讀福爾摩斯探案、達文西密碼或名偵探柯南等優質推理小說,因為作者通常閱歷豐富,不但可從書中獲知各地風土民情、社會疾苦;透過追尋書中線索,跟著作者破案,更有助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此外,許多人都誤以為只有小說書籍能夠啟發對閱讀的喜愛,但有數不清的非文學類書籍對於孩子們來說同樣有趣。關於星球的、恐龍的、動物的、汽車的等等……諸如此類的題材都能夠滿足孩子們日益增添的好奇心。

四、閱讀是功課還是作業?~~讓閱讀真正成為「悅讀」

       閱讀提供孩子的想像力,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當孩子看完書後,老師可鼓勵孩子改變故事結局,並將故事改編成有對話的劇本。您可發現這樣做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興趣,孩子一邊讀一邊想怎麼把它演出來。為了編對白,孩子要想像這件事發生在他身上時的情景,加深了他對這本書的了解,達到深入閱讀的目的。此外,更從道具的製作上發現平常身邊不起眼的東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刺激了孩子的創造力,跳脫了平常思考的窠臼後,世界寬廣了許多。

五、內行看門道~~善用發問增進閱讀理解

       為了培養孩子成為良好的閱讀者,針對不同年齡需提供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來引導,加強孩子自學能力,學會獨立閱讀。

(一)閱讀前~~文本預測與提問

首先邀請學生走進故事,預想文章的內容:

1.你猜想這個故事在說什麼?

2.看到這張圖片或故事名稱,你聯想到什麼?

3.看到這張圖片或故事名稱,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二)閱讀中~~推論策略—當閱讀小偵探

1.讀到一個段落,預測接下去的內容或結局。

2.在閱讀時遇有看不懂的字句,可依上下文推論意思。

3.在閱讀中,依段落的內容推論作者省略的部分。

4.讀完一段文章後,推想作者寫作此文的用意何在?

(三)閱讀後~~具體提問

1.有哪些事是你以前不知道的,讀完這本書之後你才知道的?

2.看完這本書,改變了你什麼樣的想法?

3.看完這本書,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4.看完這本書,你的感受(感覺)是什麼?

5.你覺得哪裡最有趣?說說看,你的理由是什麼?

6.你覺得哪裡最讓你驚訝(奇)?為什麼?

7.你覺得哪部分是最重要的?你為什麼這麼覺得?

六、哪些句子要教?

1.難以理解的句子。

2.看似容易卻含義深刻的句子。

3.過長的句子。

4.抒發思想情感。

5.刻畫人物性格、特色、感情對話。

6.有關課文形象描繪。

7.結構上的關鍵句。

8.有修辭技巧及有說服力。

閱讀力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也影響孩子的競爭力;透過妥善規劃的閱讀教育,有系統的培養孩子這項關鍵能力,有助孩子探索世界無限的可能,進而改變孩子的一生。也藉由孩子閱讀力的提升,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你我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分享:
:::

教學錦囊

談100年第二次基測作文的寫作要領 ─當我和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候
學生自我傷害行為的輔導(上)
身體面面觀--健康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使用圖片引導寫作
閱讀起步走,世界任遨遊
激發語文能力與創造力的火花--童詩閱讀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