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國小創校迄今一百二十餘載,校園中公共藝術作品串聯起藝術廊道提供藝術涵養、人文薰陶及多元學習的絕佳環境,對於藝術教育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教材,使師生活動空間與教學互動更能相得益彰,藉由藝術廊道的導讀讓參觀民眾更能融入大甲的歷史人文情境及空間情境想像。
藝術廊道是由織錦花森林、大甲意象、花與蝶、瓢蟲滑梯、蟲現生機及光點共築而成,各種不同素材的藝術創作其設置過程皆讓師生與民眾能共同參與,使其達成共識,營造深化感官及親自體驗的作品,其中大甲意象更獲文化部第八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類入圍肯定。
![]() | ![]() |
砧山屏障、甲水圍繞是為圓;百年老校、枝繁葉茂是為圓;有教無類、適性揚才是為圓,以圓為發想,是現階段執行的公共藝術計畫,作品是結合藺草編的形式來呈現具編織感的鏤空球體造型,串聯出大甲區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媽祖遶境、日南車站、林氏貞孝坊、舊大安溪橋、藺草編與夾紵漆器等形象,而似花非花的作品也像極了蒲公英,隱喻著莘莘學子對於無限未來的想望,風動效果提升了空間的趣味性,增加了作品、氣候與人之間的互動,設置於校門入口為藝術廊道畫龍點睛,帶給每位造訪校園的民眾不同的「睛驗」感受。
![]() | ![]() | ![]() |
美的作品將持續延伸,這是開啟敏銳心靈、建構不同角度視野的種子,美的種子已埋下,期許能在孩子心中繼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