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培育友愛的心路歷程:一位教師的反思

中平國中 金慶瑞組長 10/11/2024 46 點閱

  還記得初為人師時,我滿懷熱情,認為只要講授知識、灌輸道理,學生自然會成為懂得友愛的人。然而現實很快給了我當頭棒喝--知識的傳授並不等同於品格的塑造。我看到了爭執、排擠,甚至是霸凌。於是開始懷疑:我究竟該如何教導友愛?

  轉機出現在一次班級活動中,看著學生們為了完成小組的目標,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中雖然有爭執,但是最終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那一刻,每個人都開心地笑了,我恍然大悟:友愛不是課本上的概念,而是在真實情境中培養的能力。從那時起,我開始調整教學方式,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互動,但過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是讓學生知道,友愛是從理解對方開始。

  在討論中,常常發生學生之間因為意見不合而爭吵,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陷入誰對誰錯的正義戰場而破裂,其實雙方只是不認同彼此的看法,並沒有誰對誰錯。我能做的,就是讓學生了解,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本來就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如果我們能夠學習用好奇的態度,從想了解對方的想法為什麼和我不一樣開始,就學會了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可能就會發現對方真正的需求,有了能理解對方的心情。  

理解聽障學生為什麼需要配戴人工電子耳(圖片1)
理解聽障學生為什麼需要配戴人工電子耳

  法國諺語說:理解一切,就會寬容一切。理解他人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認同他們的觀點,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價值觀、生活經歷和思考方式本來就每個人都不一樣,正是這些差異構成了每個人的獨特性。真正的友愛,恰恰是在於我們能夠尊重這些差異,而不是強求一致。理解是一種能力,它讓我們能夠超越自己的視角,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接受不同的意見和感受。

  在班級分組討論活動中,一定會有學生對某個問題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時候,放棄誰對誰錯的想法,開始耐心聆聽,並嘗試去理解對方為何如此思考,各組學生就能在這種彼此差異中和諧共處,即使最終並不認同對方的看法,但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會讓討論更加深入,並可能因為不同的想法激盪出新的靈感。

小組一起完成任務--製作美味的酥皮蛋塔(圖片2)
小組一起完成任務--製作美味的酥皮蛋塔

  這條培育友愛的路並非一帆風順,學生並非每個都一點就通,挫折的時候我常常反問自己:我是否真的理解了每個學生的需求?我是否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成長?我有從自己做起嗎?

  友愛是一種需要長期持續培養的情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能夠互相理解和同理對方的下一代。在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裡,友愛或許是我們能留給學生彼此間最寶貴的禮物。

分享:
:::

焦點話題

特奧滾球帶來愛的光彩
內埔之心 普特共讀
親師協力 有愛無礙
身心障礙學生融合教育實踐與分享
培育友愛的心路歷程:一位教師的反思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