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在多元中找到書法之美的五大教學心法

和平區和平國小詹政宏主任 06/05/2025 1405 點閱

  在這個注重多元與個別差異的時代,書法作為一門結合藝術與文化素養的學習課程,正好能滿足每位孩子不同的學習風格與發展需求。從篆、隸、楷、行、草等各具風格的書體,到歷代書法家的個別詮釋,書法不僅承載了文字的美感,也呈現了千年文化的脈絡與延續。柯潮政老師在和平國小多年來深耕書法教育,他的教學不僅讓孩子愛上書寫,更引導他們在藝術的歷程中建立自信、體會堅持的價值。

  以下是柯老師書法教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個教學重點,讓我們一探其教學魅力:

鼓勵孩子先從自己「喜歡的字體」開始
鼓勵孩子先從自己「喜歡的字體」開始

從興趣出發 選對字體是關鍵

  柯老師深知,書法的入門關鍵在於激發興趣,因此他鼓勵孩子先從自己「喜歡的字體」開始。例如:有些孩子可能覺得楷書太嚴謹、不夠自由,反而對隸書或行書產生好奇;也有孩子在嘗試不同書體後,意外地愛上了古樸大氣的篆書。柯老師經常說:「選對字體,就像選對跑道,學習的動力才會源源不絕。」三年前,學生柯彥竹就是因為無法適應楷書的筆法,幾近放棄,最後轉而練習王福安的隸書,才找回學習的節奏與信心,進而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強調筆順與結構 打穩基本功

  柯老師認為:「書法的美,不是靠裝飾,而是靠內在的結構與筆法穩定所展現出來的氣韻。」他在教學中非常重視筆順與字的結構安排,從一橫一豎、一點一捺都要求孩子了解它的來源與變化。他會讓學生臨摹名家的碑帖,並透過反覆的練習建立「字感」,培養對結構的敏銳度。這樣的基本功訓練,雖然過程艱難,但正是讓孩子日後能夠自由揮灑、發展個人風格的根基。

教導學生怎麼寫(圖片1)
教導學生怎麼寫
詢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寫(圖片2)
詢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寫

理解與欣賞 培養審美能力

  除了技術層面,柯老師也非常重視「理解與欣賞」的教學。他會介紹歷代書法名家,如王羲之、顏真卿、張旭、米芾等的風格與背景故事,讓孩子從中學會欣賞不同的書體語言與文化底蘊。在每次課堂上,他不只是教「怎麼寫」,也會問「為什麼這樣寫」,引導孩子從感性層面理解書法之美,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觀與藝術品味。

書法即生活 堅持才會開花結果

  書法的學習從來不是一蹴可幾,它需要時間的沉澱與心性的磨練。柯老師時常以生活例子來鼓勵孩子:就像煮一道好菜、練一首樂曲,寫好一個字,也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他鼓勵孩子設定小目標,例如:每天寫一頁、每週完成一篇臨摹作業。孩子們從「寫得像」到「寫得穩」再到「寫出味道」,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累積成就感。彥竹的故事便是一個最佳例證,從一開始的掙扎,到後來因持續練習而屢獲佳績,讓他明白「努力會被看見」,而這正是書法帶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鼓勵孩子設定小目標,例如:每天寫一頁。(圖片3)
鼓勵孩子設定小目標,例如:每天寫一頁。
給予學生個別化的指導(圖片4)
給予學生個別化的指導

正確的方法+時間=進步的保證

  許多人常問柯老師:「到底該怎麼學書法才會進步?」他總笑著說:「選一種你喜歡的字體,用正確的方法,花時間寫就對了!」老師設計了一套系統性的書法教學流程,從基本筆畫、結構解析,到創意臨摹與個人風格養成,階段式地引導孩子前進。他善於觀察每位學生的書寫狀況,給予個別化的指導,幫助他們釐清問題、突破瓶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升了孩子的書法能力,更讓他們學會如何面對挑戰與自我成長。

  柯潮政老師以深厚的書法底蘊與溫和而堅定的教學風格,讓無數孩子在書法中找到自信與成就。在他的課堂中,每一筆、每一畫,都是孩子們面對自己、鍛鍊耐心的歷程。若你也想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方法」,來和平國小的書法教室走一趟,也許,就能看見孩子們安靜卻堅定地,一筆一畫寫出未來的模樣。

分享:
:::

教學錦囊

我們這樣推閱讀 跨領域書展
閱動生命力 啟動幸福力
小米 泰雅族的春天
在多元中找到書法之美的五大教學心法
教材數位化 AI生成活化教學
教學及輔導小技巧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