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小米 泰雅族的春天

和平區自由國小劉怡瑩老師 06/05/2025 1485 點閱

  位在大安溪畔的雙崎部落是泰雅族聚落,自由國小的學生也幾乎都由泰雅族小朋友所組成,校本課程在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自己的部落文化,先由部落的野生動物開始介紹,再進階到植物的部份,而泰雅族命脈最重要的則是「小米(trakis)」。

老師向學生們介紹小米相關知識(圖片1)
老師向學生們介紹小米相關知識

  小米(trakis)在泰雅族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日常的主食,也是各項祭典儀式與部落大事裡的主角,延伸出的小米加工製品:rngin(小米糕)、uwaw(小米酒)、sinbwaxan(小米醃肉)等是部落裡家家戶戶都會自製的食物。

學生們仔細聆聽小米的歷史(圖片2)
學生們仔細聆聽小米的歷史
油炸後的小米醃肉
油炸後的小米醃肉

  曾幾何時,因為氣候變遷,部落人口外流,還有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這些傳統泰雅族家家戶戶常見的食物竟已成為稀有之物。為了讓學生們理解自己家鄉的飲食文化,低年級校本課程特別安排介紹小米的課程,先由植物外觀談起,再深入介紹種植的過程及環境條件,最後再說明可以製成哪些獨有的加工食品。

  但是,目前部落裡已經沒有種植小米的農田,低年級教師們只能購得穀物型態的小米,但無法實地讓孩子們看見小米植物原株,僅能先以PPT介紹小米的種植條件以及它在部落歷史文化中所佔的位置,讓孩子們理解,為了配合二月的泰雅族小米播種祭,每年十二月族人便會開始著手整地,先把雜木、雜草焚燒過後的灰燼當作天然肥料,接著灰燼灑在土壤中,翻整混合,提供小米更肥沃的生長環境。        

  低年級教師群必須提早準備各項食材,除了用原形小米烹煮而成的小米粥之外,並準備介紹小米加工食品:小米醃肉以及小米甜甜圈。小米醃肉是泰雅族家家戶戶常見的傳統食物,小米甜甜圈則是近日流行起來的加工食品,各大夜市裡常見擺攤販賣。

烹煮前的原形小米(圖片3)
烹煮前的原形小米
小米粥(圖片4)
小米粥

  因此,教師群決定傳統和現代要與時俱進,從測試各種麵糰的比例找出最彈牙的比例,讓學生們上課當天試著揉搓觸摸混有小米的麵糰和純粹的麵糰有何差異,先捏出長條形再連接成圓形下鍋油炸。小米醃肉則需提前兩週準備,因此便先委請分校廚工奶奶先行醃製妥當,當天為學生介紹醃製方法,並讓孩子體驗煎醃肉的過程,再加上以電鍋煮好的小米粥,讓創藝教室裡都是笑聲。

油炸前的小米麵團(圖片5)
油炸前的小米麵團
油炸前的小米醃肉(圖片6)
油炸前的小米醃肉

  飲食文化最能帶出共鳴,並且引出背後的歷史文化意涵,在這個東西方文化共合及以原漢文化共融的大時代,讓孩子們站在當下理解過往的足跡,期望他們能融合過去和現代,讓泰雅的文化產出新樣貌,為雙崎部落增添新氣象。

學生製作的小米甜甜圈(圖片7)
學生製作的小米甜甜圈
分享:
:::

教學錦囊

我們這樣推閱讀 跨領域書展
閱動生命力 啟動幸福力
小米 泰雅族的春天
在多元中找到書法之美的五大教學心法
教材數位化 AI生成活化教學
教學及輔導小技巧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