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有些事不必在意》

五權國中李宜璟老師 08/25/2025 1715 點閱
《有些事不必在意》(圖片1)

書名:有些事不必在意

作者:名取芳彥

譯者:黃薇嬪

出版者: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6月25日

  人生中,不需在意的事情,不必選擇拍下,刻印在心上。能提升自我或使他人安心的事情,才需要放在心上。作者鼓勵我們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周遭的人事物,換掉烙印在我們心上錯誤的對象,學習把焦點擺在正確的對象,重拾內心的平靜,當個「不在意」的人。

  本書分為「多磨練鈍感力」、「那是你想太多」、「憂鬱時轉念這樣想」、「不比較、不苛責,乾脆放下」、「讓人生變簡單的啟示」以及「珍惜此刻在這裡的人生」六個部分。

  首先,關於磨練鈍感力,別人怎麼看你是別人的問題。別人對我們會有怎樣的看法,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若將在意他人評價的精力,改為多花心思於找出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從中找到成就感,我們的人生會變得很不一樣。

  其次,關於擁有,用少欲的鏟子與知足的鋤頭耕耘心田。這個社會鼓勵我們追求更多的物質與財富。慾望越多又無法實現時,換來的卻是痛苦。若我們能減少慾望,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能感到幸福與內心的平靜。能否以擁有的少,仍能覺得滿足,取決於我們的心。此外,生活中真正需要的物質並不多,往往比我們想像中還少。不定期整理多餘的物品,能慢慢整理出自己想要人生。

  第三,關於是否被別人喜愛,被討厭也無妨。許多人害怕被他人討厭,不斷地迎合他人,取悅了全世界,卻精疲力盡。當我們擺脫他人評價,追求自我肯定,會發現根本不需要在意被討厭,因為對方沒有充分的理由來否定我們的一切,他們往往缺乏雅量去發掘我們的優點。我們如何看待別人與自己,比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更加重要。與其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如先在意自己該做的事情,花更多心思在自己身上。

  第四,無論好事壞事,終有結束的一天。好事與壞事都有期限,不會持續存在。今天的壞事,可能成就了未來的好事,故沒有絕對的好事或壞事。我們可以告訴自己,不論這是好事或壞事,都會過去。遇到壞事,也可告訴自己:「以半年或一年後能輕鬆談論這事為目標吧!」勉勵自己度過這段非常時期。幾年後回頭看,或許會對這件事有不一樣的解讀。

  最後,用心生活,鍛鍊不在意的力量。用心是指細心,留意到細節,珍愛某事物。當我們把生活裡的事情,以珍愛、無法取代的心態來做時,就會變成一個工作用心、閱讀用心、吃飯用心與談話用心的人。用心生活的結果,幸福感會上升,焦慮與煩惱會煙消雲散。

分享:
:::

書香共聞

《有些事不必在意》
《那些年,曾有場風暴來襲》
《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
《蒙娜之眼》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