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南屯區南屯國小陳筱涵老師 08/25/2025 1821 點閱
《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圖片1)

書名: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作者:蘇明進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5月13日

  在教育現場,親師溝通是日常,亦是挑戰。無論是課業表現、行為表現,還是班級規範的落實,教師與家長之間都需要持續對話,才能為孩子建立穩固的支持網絡。然而,溝通的過程常常伴隨著誤解與摩擦,教師有時覺得家長不理解教育現場的限制,家長則可能認為老師忽略了孩子的需求,雙方若無法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衝突便容易浮現。蘇明進老師的《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正是針對這樣的困境,提出一套系統化的思考脈絡與可行方法,協助教師與家長走出僵局,將溝通轉化為合作的契機。書中以「六大面向」為核心──溫暖同理、正向語言、成長思維、方法協助、專業展現與教育夥伴,清楚指出親師互動可能卡關的原因,並提供具體策略,幫助我們找到「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最佳解答。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向語言」的運用。作者歸納出八個具體元素:基本禮儀互動、感謝家長支持、賞識孩子優點、讚美家長用心、描述孩子困境、表達教育期許、提出可行建議,以及激勵親師合作。這八個要素就像溝通的工具箱,能依據情境靈活組合,讓對話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例如,當孩子的課業落後時,教師若僅以責備或提醒作結,往往會讓家長感到防衛;但若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進一步分析困境,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並表達對孩子的信心,家長更容易感受到支持而非批評,進而願意配合教師的建議。這樣的對話,不僅減少對立,更能建立持續合作的關係。除此之外,書中也強調「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教師若能在制度內保持彈性,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需求,並願意嘗試不同的陪伴方式,往往能幫助孩子跨越瓶頸。同樣地,家長也需要培養成長思維,從長遠角度看待孩子的進步,並在遇到挫折時獲得鼓勵與肯定。書中的案例提醒我們,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陪伴,而陪伴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最後,本書也談到教師專業展現與親師關係經營的重要性。許多衝突往往在學期一開始就埋下伏筆,若教師能在課程初期清楚展現自身的教育理念與專業能力,並透過公開透明的班級經營方式(如家長群組、班級社團),讓家長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往後的溝通就能減少誤解。當家長理解老師的教育方法,並看見孩子在學校的成長,自然更願意在家裡提供相應的支持。這樣的「教育夥伴」關係,不僅提升了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也讓孩子獲得雙重力量的支持。更難能可貴的是,書中還提出了實際的同理心五步驟:覺察自身情緒、同理他人情緒、同理他人認知、同理他人需求,以及化為具體行動。這一流程雖看似簡單,卻需要高度的自我覺察與耐心實踐。作者提醒我們,若停在「理解」卻沒有進一步行動,孩子仍無法獲得實際幫助。因此,真正的親師溝通,不只是「說得好」,更要「做得到」。

  《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不僅是一本解決衝突的工具書,更是一份引導教育者和家長共同成長的指南。它帶領我們重新思考親師互動的本質:不是一方妥協或讓步,而是從理解到合作,最後達成「親師生三贏」的理想境界。無論您是剛踏入教職的新手老師,還是已累積多年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學習如何將衝突轉化為契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最終,受益最多的將是孩子,他們將在理解、支持與陪伴中茁壯成長。這本書值得每一位關心教育的讀者細細品味,更值得在教育現場推廣,成為提升親師關係的實用指南。

分享:
:::

書香共聞

《有些事不必在意》
《那些年,曾有場風暴來襲》
《親師衝突:如何溝通?達成親師生三贏》
《想做的事都做得到的時間駕馭術》
《蒙娜之眼》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