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課堂到思維:東山國小數學反思教育的實踐與啟示

清水區東山國小賴彥廷主任 10/02/2025 2093 點閱

一、數學反思的啟迪

  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2022」(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 2022)的評量架構中指出,數學素養的定義是在真實世界的各種情境中,個體能夠進行數學推理,並運用形成、應用和詮釋數學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數學素養,PISA 2022也比以往多納入了21世紀的八大技能,反思(Reflection)正是其中之一。

  Dewey(1993)定義反思是一種有目的性的思考方式,檢視過去的經驗並且改善學習行為的一種過程。自我反思是見證和評估我們自己的認知、情感和行為過程的能力。在筆者目前服務的學校中,老師們正共同努力摒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為「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教學。

二、數學反思的課程

本校數學反思課程主要架構圖(圖片1)
本校數學反思課程主要架構圖

  本校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簡稱 PLC)來發展數學反思課程的主要架構。透過五個核心內涵:

  1. 讓學生能夠舉例。
  2. 讓學生可以利用畫圖來解題。
  3. 讓學生可以利用簡化數字來解題。
  4. 常問學生「為什麼?或你怎麼知道的?」
  5. 讓學生回想「這個單元的內容和……一樣,只是……不一樣。」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圖片2)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圖片3)
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除此之外,我們也開發了兩個版本的「數學單元統整單」,題目都各有三題。我們相信當學生養成課程統整或者教學後反思的習性,學生也會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展現高層次的反思能力。

版本1:

  1. 題目1:你學到什麼?
  2. 題目2:用什麼方法學的?
  3. 題目3:這個單元和以前的單元,哪個地方一樣?哪個地方不一樣?或者你發現什麼?

版本2:

  1. 題目1:這個單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為什麼?
  2. 題目2:你認為最困難的地方是哪裡?後來有用什麼方法釐清弄懂呢?
  3. 題目3:這個單元和以前的單元,有哪個地方用到一樣的呢?或是你發現了什麼特別的地方?
學生完成的數學單元統整單(圖片4)
學生完成的數學單元統整單

三、數學反思的統整

  教師藉由「數學單元統整單」可以觀察學生的反思以及發現學生問題所在,藉由教學後的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些在數學教學的迷思概念處理及學習扶助中,皆有顯著性的作用。

  學生也回饋「一開始寫的時候很難寫,而且不知道要怎麼下筆,但是經過多次的練習,慢慢地知道要怎麼去做思考,而且可以藉由這個統整單,思考自己有哪裡懂、哪裡不懂。」、「一直以來都是在算數學,並沒有很認真的思考過這些問題,而且還要寫,但是經由這次的經驗,我覺得我有進步,我在學完單元後會再思考一下我自己所學的內容。」

  學生要能夠有好的反思能力,老師的教學是重要關鍵。老師也要能夠從學生的反思去檢視自己並對教學過程進行不斷的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親自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學習才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

老師們進行課程與教學研討專業對話(圖片5)
老師們進行課程與教學研討專業對話
分享:
:::

教學錦囊

AI時代的文化傳承 五朝醮數位探索
從課堂到思維:東山國小數學反思教育的實踐與啟示
翻轉課堂點燃學習火花 「四學」策略的教學創新實踐
在蒙特梭利教育氛圍中建構反霸凌、反毒品的校園文化
英語融入生活 課堂教學更精彩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