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翻轉課堂點燃學習火花 「四學」策略的教學創新實踐

北屯區四張犁國小鄭裕宏主任 10/03/2025 83 點閱

  面對資訊爆炸與素養導向的時代,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已面臨挑戰。為了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並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THSD(Take-Home Student Device)計畫輔導團隊積極推動課程教學創新研究,其中一項針對六年級學生實施的THSD計畫,透過導入「四學」教學策略,成功在教學現場掀起一場寧靜而深刻的變革,其豐碩成果與實務技巧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參考。

  這項創新教學研究的核心,是名為「四學」的結構化學習流程,它徹底改變了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與互動模式。「四學」包括「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與「教師導學」四個環環相扣的階段。

第一步:學生自學 奠定獨立思考的基石

  課程開始前,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的設計者與引導者。教師提供前導性的學習材料、影片或提問單,讓學生在家中或課前自主學習。此階段重點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蒐集資料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需對基礎內容有初步掌握並帶著疑問進入課堂,為後續的深度互動做好準備。

教師分享自主學習的課程(圖片1)
教師分享自主學習的課程

第二、三步:組內共學與組間互學 建構協作共好的鷹架

  當學生帶著自學成果進入課堂,教學重心轉向小組合作。在「組內共學」階段,組員分享自學心得,討論遇到的困難與疑惑。透過同儕間的腦力激盪,許多迷思得以澄清,個人見解也在交流中更加完整。

  接著進入「組間互學」,各小組發表討論成果,或與其他小組進行交叉提問與分享。這個過程不僅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也讓他們接觸到多元觀點,從他人分享中得到啟發,達到「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加乘效果。

組內共學(圖片2)
組內共學
組間互學(圖片3)
組間互學

第四步:教師導學 扮演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

  在學生完成自學、共學與互學後,教師的角色昇華為專業的「導學者」。此時,教師不必再從頭講授知識,而是針對學生普遍遇到的困難、產生的迷思或討論中未觸及的深層概念進行補充與總結。教師還會提出挑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高層次思考,將零散知識串連成完整體系,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參與本次THSD計畫的六年級導師蘇純敏老師分享:「剛開始推動『四學』時,需要花更多時間備課,也要適應從『主演』轉為『導演』的角色。但當我看到孩子們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預習、敢於提問、樂於分享時,所有辛苦都化為巨大的成就感。孩子們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對知識的好奇與熱情。」

學生學習時展現的燦爛笑容(圖片4)
學生學習時展現的燦爛笑容

  成果顯示,導入「四學」策略後,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明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與口語表達自信均有長足進步。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這份帶得走的能力將成為他們銜接國中乃至未來人生的重要資產。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THSD計畫輔導員表示,此次成果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鼓勵更多教師勇於嘗試教學創新。輔導團也將持續彙整如「四學」般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策略,建立資源共享平台,作為教師最強力的後盾,共同培養具備未來競爭力的下一代。

分享:
:::

教學錦囊

AI時代的文化傳承 五朝醮數位探索
從課堂到思維:東山國小數學反思教育的實踐與啟示
翻轉課堂點燃學習火花 「四學」策略的教學創新實踐
在蒙特梭利教育氛圍中建構反霸凌、反毒品的校園文化
英語融入生活 課堂教學更精彩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