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建構安心學習的校園

光復國中小游忠育主任 11/04/2025 57 點閱

         2025年的教育現場,焦點已不再只是成績,而是如何讓每位學生「被理解、被接納、被支持」。光復國中小為建構友善的學習場域,連續兩年的特教增能研習皆以「融合教育」為主軸。113年暑假邀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教系王欣宜老師,分享「特教生在普通班級的輔導策略」;今年暑假由羅丰玲博士針對不只「混合」,更要「融合」的議題,剖析如何用「功能性行為評估」,透析身心障礙孩子的問題行為,並以「正向行為支持」建造「你好,我也好」的共好教室。我們嘗試將「適性支持」與「共融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期待孩子不僅在課業上有所成長,也能在人際互動與情感發展中獲得力量。

校園融合教育研習進行中,促進普通與特殊教育結合。(圖片1)
校園融合教育研習進行中,促進普通與特殊教育結合。
聚焦親師有效溝通三對話,提升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係。(圖片2)
聚焦親師有效溝通三對話,提升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係。

一、讓支持成為日常的教育行動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與身心特質。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會依據學生需求提供調整,例如:差異化作業、彈性分組、利用數位工具等,協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步調。同時,學校積極推動教師增能研習,導入 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精神,提醒教育現場應以支持取代標籤,讓孩子感受到「我被看見、被理解」,進而建立學習自信。

二、讓共融成為校園文化的養分

         共融並非口號,而是透過具體行動來實踐。校內各類活動,從體育活動到藝文展演,都設計多元參與的方式,讓不同特質的孩子都能展現自我。班級中,我們推動「學習小夥伴與領頭羊」制度,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支持:有人善於表達,有人擅長整理資料,彼此分工、互補學習。這樣的共學設計,不僅強化了學習動機,也培養了尊重差異、欣賞彼此的態度。當孩子們在團隊中體會「我能幫助別人,也能接受別人幫助」時,校園氛圍也自然朝向共融發展。

鼓勵孩子對話與創作,提供多元展演舞台展現自我。(圖片3)
鼓勵孩子對話與創作,提供多元展演舞台展現自我。
共融校園中,不同特質學生上台合作展現才華。(圖片4)
共融校園中,不同特質學生上台合作展現才華。

三、讓每個孩子都能安心學習

         在少子化、3C盛行的時代,學生更需要一個能安心學習的環境。學校規劃「心靈成長角落」與「情緒表達時間」,讓孩子能以對話、創作或活動表達自我。教師也適時引導:「你可以表達你的情緒,但你不能用傷害的方式表達」,協助學生認識與調適情緒。這樣的引導,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也營造出「有溫度的學習空間」。

四、與 SEL 串連,展望未來教育

         今年被稱為臺灣的 SEL(社會情緒學習)教育元年,教育部已正式將 SEL 納入課程綱要,強調同理心、情緒調節與人際關係的重要。這與我們推動的「適性支持、你我共融」方向不謀而合。當學校將 SEL 融入課程,並結合差異化教學與共融文化,學生不只會學習知識,更能學會理解自己、接納他人,並在團體中建立正向連結。這樣的教育藍圖,正是邁向全人發展與永續幸福社會的基石。

分享:
:::

焦點話題

建構安心學習的校園
尊重差異 安心共融
適應體育 讓孩子找回信心
你融我融 共學共榮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