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名字圖騰大冒險

梧棲區中正國小黃筱雯老師 11/09/2025 54 點閱

  新的學期甫揭開序幕,為了讓孩子們在嶄新的學習旅程中,能夠更快地彼此熟悉、建立情誼,老師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結合語文與社會領域的活動。

  設計的起點,源自於三年級社會課第一單元「名字的由來」。名字,蘊含了家人的期待與祝福,更是個人身分的重要符號。老師希望透過這個單元,讓孩子們不僅學習認識姓名文化,更能進一步理解自我,並與同學分享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活動的第一步,是從「百家姓」開始。老師先帶領孩子們認識常見姓氏的源流與歷史意涵,藉由一個個簡短卻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引導孩子們發現:原來我們每天呼喚彼此的姓氏,不僅僅是一種稱呼,更承載了家族的傳承與文化的脈絡。有些姓氏來自古老的國名,有些源於祖先的官職或居住地,還有些則取自於自然萬物。透過這樣的介紹,孩子們對自己與同學的姓氏,逐漸產生了好奇與親近感。

學生觀賞百家姓由來的影片(圖片1)
學生觀賞百家姓由來的影片

  接著,老師設計了一份學習單,請孩子們帶回家,向父母或長輩請教自己名字的由來。名字中所蘊含的期許與祝福,往往是一個家庭情感的縮影。有的名字寄託了父母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心願;有的名字展現了長輩對品格、學業的期待;還有的則是因應特定的時代背景或家族傳統而誕生。當孩子們帶著這份學習單回到學校,與同儕分享時,不僅加深了對自我身分的理解,也在聆聽彼此故事的過程中,學會尊重與欣賞不同的生命經歷。

名字由來學習單(圖片2)
名字由來學習單
學生完成的名字由來學習單(圖片3)
學生完成的名字由來學習單

  在理解名字背後的深意後,老師安排了另一個更具創意的任務:請孩子們從自己的名字中挑選出一個字,並依照字義設計一個專屬的圖騰。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先深入思考:這個字象徵著什麼?代表了什麼樣的性格、精神或圖像?例如:「林」字的孩子,可能會設計出枝葉繁茂的樹木圖樣,象徵蓬勃生長;名中帶「星」的孩子,則可能以閃亮的星辰作為主題,展現夢想與希望。透過這樣的圖像化表達,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讓同學們更直觀地理解彼此名字所蘊藏的力量與美感。

  在完成圖騰設計後,老師將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條碼融入其中,把每位孩子的作品製作成獨一無二的借書證。當孩子們拿著自己的作品走進圖書館,用名字化身的圖騰借閱書籍時,那份成就感與歸屬感油然而生。閱讀的過程,也因為借書證的專屬意義,而增添了更多溫度。

  最後,老師把孩子們的作品一一張貼在教室後方的公布欄上,形成了一面繽紛而富含故事的「名字牆」。每一張借書證不只是作品,更是孩子們與家庭連結的縮影,也是同學間互相了解的橋梁。當同學駐足欣賞時,他們看到的不只是圖案,而是同學名字裡的夢想、期許與愛。

學生設計的自己名字圖騰(圖片4)
學生設計的自己名字圖騰

  這一連串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對自己的姓名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在分享與交流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孩子們學會以尊重和欣賞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名字,也在創作中培養了語文表達、藝術設計與自我反思的能力。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次課程設計,而是一個讓孩子們認識自我、尊重他人、並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的重要契機。

送給每位學生老師自製的百家姓貼紙(圖片5)
送給每位學生老師自製的百家姓貼紙

  在這個新的學期裡,希望這樣的起點,能為孩子們開啟一段更有意義的學習旅程。因為名字不僅是一個符號,它更是一個故事,一份期望,一段承載著愛與文化的記憶。而當孩子們懂得珍惜並分享自己的名字,他們也會更懂得欣賞身邊的人,讓班級成為一個溫暖而多元的共同體。

分享:
:::

教學錦囊

名字圖騰大冒險
與竹共舞的夏日樂學 從在地產業出發的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
從〈田園樂〉看見協同學習的力量
「從觀看到對話」培養學生在美術館中的主動欣賞力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