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千里鮭途」─ 散文寫作經驗分享

潭子區潭陽國小周念魯老師 03/22/2013 1655 點閱

         散文寫作,是一種將心情感受提煉萃取、自我抒發的創作過程。教師在教學的生涯中,每日聆賞、諦聽孩子的真善純美,讓自己不忘杏壇初衷,總有許多感動溢滿心底。因此散文創作對教師來說,不失為紀錄心情與成長心路的好方法。

         李廣田〈談散文〉中曾說:「只寫一個情節、一段心情、一片風景,也可以成為一篇很好的散文。」當創作者選擇一個情韻深長的素材(主觀體悟),善用寫作的技巧,加上好的譬喻與想像,放入濃厚的情感,往往就能讓自己的心緒,化作散文篇章裡的字字彩蝶。

野人曝言,散文創作經驗分享如下:

一、大膽表現自己:作家巴金説過:「我的任何散文裡都有我自己」。創作者應勇於嘗試自我表現,讓自己的感觸突出(常用第一人稱敘事),營造出個性鮮明的風格。

二、注意散文的語言:散文當以白話為基礎,適當點綴嘉言或錦句;寫作的語言特別要注重精練自然、清新優美。因此好的修辭技法、令人目亮心喜的比喻、文句的節奏長短等等,都是構築散文的必備礎石。

三、抓住散文的神韻:散文的外表是寫人敘事,但核心內蘊卻是個人感情體驗的聚焦。這種聚焦的情感是散文的神韻,在文字語言裝點下最想要表達的標的。所以有人這麼譬喻:「真正的散文是充滿神韻的,就像蘋果飽含著果汁一樣。」如眾所皆知,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在父子道別的雜事鋪陳背後,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父親的敬愛之心,那就是散文的神韻。

散文類別可略分成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茲提供拙作一篇,內容是記敘散文(記人散文),以印證上述個人經驗觀點。

        千里鮭途         從我懂事開始,逐漸發現父親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他平常生活樸實,堅毅的撐起家庭的經濟重擔,但是每次過年除夕的時候,卻總是待在祖先牌位前面,躲著家人和年幼的我,一個人靜靜的掉眼淚。當下,童稚的我心裡很疑惑,慈祥的父親內心到底藏著什麼祕密阿?竟然讓他如此傷感呢?         原來父親的心中住著一尾想家的鮭魚!自然界的鮭魚生長歷程是奇特的,生在溪流原鄉,孵化後順流而下,在汪洋的大海懷抱成長,最終溯溪尋根,回返家鄉。父親就像鮭魚一樣,他的出生原鄉在大陸山東,六十幾年前發生的戰爭像是一條洶湧的怒河,讓他遠離了故土的芬芳。他隨著軍隊遷徙到南方的臺灣,融入舉目無親的嶄新天地,當了一輩子的老師,也愛上這千里之外的寶島,更組織了家庭,生下了我。長大後我才明白,父親的生命經歷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他心中的想家情緒,止不住的眼淚,是對他父親母親的思念,對出生地的聲聲呼喚。         隨著海峽兩岸開放探親後,父親終於開啟了千里鮭途,捧著一顆懸念的心,踏上故土,回到記憶依舊卻人事全非的老家。他修葺無緣再見一面的母親廬墓,找尋關於失蹤父親的隻字片語,然後捧著破碎的團圓夢,再度回到臺灣。從此探親歸途,獨自來來回回走了無數次。當我首次陪他一起回鄉尋根的時候,我的年紀恰巧與他當年離家時同歲,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格外複雜而矛盾的。         父親總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在歲月消逝之下,父親已屆九十高齡,他選擇了回山東老家養老定居。令我掛心的是:每當冬去春來、時光荏苒,那尾心中的鮭魚又再度呼喚他啟程—「夢回臺灣。」年逾古稀的他,固執的堅持坐著輪椅也要回來臺灣走走,看看多年前白手起家的房舍,拜訪充滿回憶的服務學校,相約白髮飛霜的老友敘敘舊……         當年戰事洶湧、怒河奔騰的往事已經遙遠,逐漸淡忘。父親在一次次的鄉愁與思念裡,將千里鮭途轉化成堅韌的足跡,讓身為子女的我體悟到生命的尋根與感動。父親真是一位奇特的長者啊,因為在他的心底 — 「千里相隔,兩岸都是家!」

◎本篇取自"臺中市第三屆兒童文學"徵文  散文創作首獎

分享:
:::

教學錦囊

閱讀及創造力的執行心得分享
從PISA測驗探討國文科閱讀教學
寫作中的審題教學策略—以人物篇為例
「千里鮭途」─ 散文寫作經驗分享
烏溪尋寶記:就地取材的建築智慧
工夫在詩外 ― 三年級作文教學經驗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