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PISA測驗探討國文科閱讀教學

東勢國中 李麗芬教師 04/01/2013 1892 點閱

一、前言:       國文科閱讀教學策略為何要緊扣住PISA測驗(自西元2000 年開始進行),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國自2006年起加入每三年一次的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已歷經三次的評量(2006年、2009年、2012年),第三次的成績雖尚未揭曉,但第一、二次的成果顯現:我國學生在數理方面的表現名列前茅,而閱讀能力方面,卻有明顯的落差。這一現象已受到高度關懷。上至教育當局,下至家長、學生,也都避不開這議題。因而我有幸參與幾次研討會,得到一個心得:我國學生並不是能力不佳,而是不習慣這樣的命題方式及答題技巧,因此無法充分展現他們的能力。且近幾年來,學生在閱讀習慣的養成,及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似乎有開倒車之感。因此身為一線的國文教師,亦應有這方面的體認:適時的在教學方面教授有效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期在我們的引導下,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力,具備更優的閱讀能力,以運用於日常生活,並與國際接軌。

 

二、PISA閱讀素養的重要性:       我國於2006 年首次加入評比,由教育部及國科會協辦。在57 個參與的國家之中,我國學生數學名列第一,科學名列第四,閱讀名列第十六。數學素養表現亮麗引人注目;科學素養方面,解釋科學現象的能力表現較佳,形成科學議題及科學舉證能力則有待加強;至於閱讀素養方面,學生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反思和評鑑的能力較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09年測量結果,台灣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排名都明顯下降,而引起國人的注意及政府的關切。以閱讀來說,從2006年第16名降至25名。至於 2012年PISA測驗為第五次評量,而這整個評量的結果,將於2013年12月5日公布,我們則拭目以待。       閱讀為學習之本,103年即將實施的12年國教、104年計畫抽測的學生國民素養……,均與學生閱讀能力高度相關,為教師和家長關心的重要議題。

 

三、台灣學生在閱讀素養評比後所發現的問題:       從多項指標檢視,我國學生的閱讀素養並不差,但為什麼最後的總結果卻在華文世界中墊底?依據台灣PISA2009年計畫主持人洪碧霞女士的說法,主要是因為台灣學生沒有「言而有據」的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PISA閱讀測驗的開放性試題中,要求學生依據文本,充分而精準的陳述自己的意見。然而台灣學生會說話、也愛說話,但所呈現出來的語言卻雜亂無章。       其次,PISA閱讀測驗重視的是孩子擷取訊息、解讀訊息、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我們的學生會讀短文、會做選擇題,但對於文本的深度理解、精準到位的閱讀能力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四、如何培養孩子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鑑於上面各點的分析,我們應思考如何改變我們的教學結構並妥善運用有效的策略,提升教學品質及學生高層次的閱讀能力。以下各點是近年來我在教學方面,參考許多教育先進及閱讀相關書籍後,進一步在課堂上實際進行實驗及修正後,所獲得的小小心得。

(一) 摘要策略:

      所謂的摘要策略,就是指導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內容進行篩選,先分辨文章中哪些是重要的內容,接著將各段的要旨歸納出來,再將它們重新組織,以取代原來的文章的方法。       因此在課堂上,可要求學生於閱讀文章後,依各段的文意,先刪除不相關的句子,再依序寫出各段之摘要。之後再將各段摘要組合成一篇小文章時,便是文章縮寫。如此可訓練學生有效的擷取訊息。           (二)畫線策略: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教師先給予明確的指令,如:請畫出四字詞語,請畫出排比修辭……等。學生接收指令後,依照指令的要求閱讀,並作畫線。但有一個前題:教師所下的指令必須簡單明確。因此教師須事先掌握文章的核心概念,才能協助學生。而學生透過這樣的反覆練習,較能掌握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因此能進一步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       (三)  留意標示語:       「標示語」是用來強調文章的概念結構和組織。它不能提供實質的訊息,但能使文章的綱領結構清楚顯示出來。閱讀時,標示語能發揮提示作用,使讀者易於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例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最後」、「本文主旨在於……」「總而言之」、「總之」、「相反」。藉由留意標示語,讓學生易於理解文章的意涵,明確掌握篇章意旨,及文章鋪寫的層次及結構。

 

(四) 課堂上多設計開放式的問答題:        以往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主導學習,現在必須轉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重點也要從知識的灌輸轉變為閱讀能力的訓練。因此必須多訓練學生於閱讀後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至於發表的方式,可透過口頭報告、學習單或小組討論……等多元的評量方式。並且不只是要學生說出答案,還需要學生也說出思考的過程,以進一步解釋答案的意義。如此才可以鑑別出學生是否具備解決較為困難之提問的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掌握核心概念。

 

(五) 多元化的閱讀文本:       在閱讀素養的評量當中,試題的方向要求學生要能閱讀不同種類的文章。包括小說信件、工作申請表格、公眾議題等,透過敘述、立論、機關公告、曲線圖、表格、媒體廣告等方式,引導受試者分析、詮釋、或進一步的評鑑、反思文章內容。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除了課本以外,要多閱讀課外書,包含報紙、雜誌、小說、各類散文……,老師亦可剪貼各式各樣的文章,當作學習教材,可於課堂上引導或當做學生在家學習的工具皆可。

 

(六) 於定期考查時加入開放題:       PISA 評量相較於其它的評量較為複雜,此評量並非只讓學生僅選擇單一答案(是非題、選擇題),而是採用大量的開放式問答題,以測驗出學生們應用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主要目的是為瞭解個人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開放式的題型,可以跳脫以往鑑別學生是否有效地記憶已知的學科知識的模式,而是進一步評量他們是否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應用,並且從不同角度分析與解決問題。當前我們仍無法否認考試引導教學,考試影響學生學習態度這一重要概念。因此須於定期評量如段考等,將PISA考試的題型融入其中,讓學生知道這一重要的學習方向,建立正確的閱讀能力。一來可望在將來的PISA閱讀評量中,讓學生知道如何應試;再來是最重要的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閱讀與思考的能力。。

 

五、結語:       老師是學生閱讀的關鍵推手,最重要的功能是引起孩子的閱讀動機,教會孩子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知道「如何閱讀」。因此我們的國文課不能只停留於以往的背誦、記憶、修辭、形音義。而是應該透過教學方式的活化、活動的設計,給孩子選擇題式教學外的陶冶。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有效地應用,並且從不同角度分析與解決問題,應用於進入社會後所面臨的各種情境及挑戰。相信那才是所有國文老師共同的職志與期許。  

 

分享:
:::

教學錦囊

閱讀及創造力的執行心得分享
從PISA測驗探討國文科閱讀教學
寫作中的審題教學策略—以人物篇為例
「千里鮭途」─ 散文寫作經驗分享
烏溪尋寶記:就地取材的建築智慧
工夫在詩外 ― 三年級作文教學經驗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