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分組合作 學習好好玩

中區光復國小許育維組長 03/31/2018 954 點閱

       在學業成就歧異性較大的班級,合作學習是教師經常採用有的系統教學策略,將班級學生採行異質性分組,經由溝通與互動,加強社交技巧、提昇共同的認知水平來增強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

       以下以本校六年級班級實地操作方式,來說明「分組合作學習」的相關技巧:

(一)結合分組遊戲,引起學習動機

       只以講述方式進行課程教學,往往讓學生討厭學習,班級導師應當結合遊戲教學,如最近最流行的桌遊,在「誰是牛頭王」的桌遊練習中,大家同時出一張牌蓋著,喊一二三同時翻開,從最小的號碼依序接上排頭,要接上去的那行列的最後一張必須比你手上的數字小。如果同時有兩個以上行列的最後一張比你小,讓學生選擇數字最接近的行列接上,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重新鍛鍊「數感」。而在「小小說書人」的桌遊裡,透過「比手畫腳」、「口語表達牌卡內容」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提昇語文表達的修辭技巧、詞彙與造句,將又或者是教師直接善用創造力,將撲克牌融入教學當中,創造「成語撿紅點」、「成語接龍」、「四則運算心臟病」等簡易的課堂桌遊、讓學生從班級客人的角色重新融入課堂,從而回歸學習主體。

(二)異質化分組,著重在中下程度與其他人互動

       學習落後的學生,往往在教師的教學方針中被忽視,教師應當在異質化分組後將關注焦點放在每一組的成員上,透過班級操作,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討論與發言的機會,弱勢的孩子從回答最簡單的問題開始,例如「佈題中有幾個字?」、「這題的單位是那一個」從而提昇學生的學習自信,而「發言」、「指導」、「討論」等結合RPG遊戲(註1)的「功能牌組」技巧,當組員都蒐集完所有的牌組才能達成小組升等及個人經驗值提昇、藉此培養每一個學生的人際互動技巧,共同為自己及群體努力。

(三)主題式RPG教學任務,掌握基本核心概念

       教師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應當掌握課程的核心概念,找出觀念的橫向發展與縱向連結,從而打破章節,透過學習脈絡找出學生的學習弱點,並結合班級的補救教學型態,讓學生來輔助學生,讓教師可以將更多心力放在班級經營上。舉例來說,以高年級數學的「如何解題」來說,其實涵蓋了五年級下學期的「未知數」概念、中低年級的計算能力以及一直以來的語文讀題技巧,當教師將課程主題設計成完整的主題任務,藉此找出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而發派給不同的小組及個別學習者主題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班級共同提昇的目標。

(四)結合RPG遊戲概念,營造互助氛圍

       分組合作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學生的程度高低,而在教師能否塑造出班級的互助氣氛,在教師的班級經營中,善用魅力領導以及故事領導的技巧,融入課堂遊戲的方式,讓每一個小組轉化成「冒險小隊」,每一個組員都扮演不同的角色:「牧師」負責協助課後的訂正指導、「騎士」負責指導眾人的課程概念、「法師」負責主持小組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願意在小組中提供支援,當每一個孩子都融入遊戲,每一個角色都能夠發揮學習的功能,孩子甚至可以自己善用「二轉」的概念,在不同的科目學習中找到自己不同的角色定位,從而提昇學習動機。而教師在分組的競技當中,除了扮演遊戲NPC(註2)的角色外,還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適度提供必要的援助,要持續塑造班級的向心力與合作精神,才能讓班級的「競合力」得以提昇團隊向上。

       透過學生的合作競爭,找回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能言善道的孩子可以帶動小組的發表,學習績優的孩子可以提昇小組內的學習成就,緘默的孩子可以提昇自己的社交技巧,學習落後的孩子可以透過同學搭設的鷹架逐步提昇,溫馨的氣氛讓班級可以成為主動學習的有機體!

 

註1:角色扮演遊戲(英語:Role-Playing Game,簡稱RPG)是一種遊戲類型,在遊戲中,玩家扮演虛擬世界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角色進行遊戲,玩家通過操控遊戲角色與敵人戰鬥,提升等級、收集裝備和完成遊戲設置的任務,並體驗劇情。通常這類遊戲都是由玩家扮演角色在遊戲世界中漫遊,而一路上的各種遭遇(如戰鬥、交談、會見重要人物等)則是玩家人物成長及遊戲進行的重要關鍵所在。

註2:非玩家角色或稱非操控角色(英語:Non-Player Character,NPC),是指角色扮演遊戲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

分組合作 學習好好玩(圖片1) 分組合作 學習好好玩(圖片2)

分享:
:::

教學錦囊

會考必勝的閱讀應考技巧--基礎篇
會考必勝的閱讀應考技巧--進階篇
會考必勝的閱讀應考技巧--最終篇
107一定會考--考前叮嚀
虛實合一的跨領域核心素養教學
寒冬送暖 毛線傳愛--鹿中針線情
分組合作 學習好好玩
迎向新課綱--鐵山樂遊趣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