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南區國光國小梁佳蓁老師 07/30/2012 1757 點閱

邇來,隨著時代的變革與家庭結構的改變,雙薪家庭已成為社會的趨勢。然而,對忙碌的雙薪家庭而言,常須打破傳統的夫妻角色,重新分配家庭工作,如:家務、孩子的照顧以及家庭收支協商等。因此,生活中潛藏了不少的壓力。子女在幼童階段,父母正處於為經濟打拼的衝刺期;此時家裡如果有長輩願意協助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其實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兩代之間由於時代背景不同,祖父母耐性、包容度隨著年齡的成長,對待孫子女和以前教養子女的方式也相對有所差別。原本應是給予家庭另一種支持,卻在隔代教養中形成教養衝突。

「寵溺」與「疼愛」僅一線之隔,父母及祖父母都需要了解,在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避免孩子在兩套標準及管教模式下成長。站在教育第一線,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老師,我真的沒辦法教,孩子被阿公、阿嬤寵壞了!」、「老師,我每次多講幾句,阿公、阿嬤就過來袒護孩子。小朋友一看到阿公、阿嬤就像看到救星一樣!」。相對的阿公、阿嬤也有所怨言,年輕人不會照顧孩子、對孩子要求太多、太嚴苛…。以下,筆者提出幾點看法,提供父母與祖父母在教養上的參考。

 

一、事前溝通勝於事後衝突

  教養衝突最頭痛的莫過於南轅北轍的教養態度,因此,掌握「事前溝通勝於事後衝突」之原則,可有效減緩兩代之間的摩擦。對年輕人而言,總覺得老人家對孫子太過寵愛,甚至過度干涉自己的作法,聰明的孩子甚至在此過程中找到了靠山,使得管教倍增困擾。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對老人家而言也許牢不可破,但透過文化與社會訊息,年輕人可以在日常的聊天中和長輩們聊聊新的教養觀念與自己的認知,讓老人家也能瞭解現代社會的教養趨勢並藉此機會相互溝通。例如:「如果我們家遇到這種情形,您會怎麼做?」您可先試探性的了解長輩的想法,再嘗試提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因雙方固執己見而引發戰端。

二、相異的時空下,多一分體貼與包容

   成長時空迥異,造就出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在過去,穿到磨破的鞋、背著孩子彎著腰桿在烈日下工作、勒緊腰帶省吃儉用、騎著鐵馬載著自己栽種的蔬果沿街叫賣或撿回收貼補家用,為生計打拼掙錢餬口的艱辛的年代,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夠了,更別談是親子之間的互動了。相對於當時的艱困環境,閒賦家中的長輩們或已遺忘過去的教養經驗,或因彌補心態,容易對兒孫過分寵愛。也許長輩們在教養上的方式與態度在新世代的潮流下已顯得落伍,但身為子女的我們請多一份體貼與包容;成長背景不同,觀念上相對地也可能產生極大的落差。如果在管教上發生衝突時,不妨先將孩子帶開或私底下教育孩子,儘量別在孩子面前進行兩代的衝突與爭執。當你放下成見,也許你會發現,長輩們經過歷史琢磨與歲月歷練的人生智慧並不全然無可取之處。

三、共同建立家庭規則

    三代同堂本是福,但因人多意見也容易造成分歧;與其事後爭論不休或各說各話,不如事先建立家庭規則。為了紓解家庭因意見分歧所帶來的緊張與壓力,建立一個有規則的家庭管理系統是相當重要的。家庭規則是建構家庭價值和維持家庭和諧的公式,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了解,哪些行為是被允許?哪些行為是值得期待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規則一旦建立,家庭成員都得確實遵守,不僅可藉此規範家庭的管教限度,有效維持家庭的秩序與穩定;在某些環境因素變動時,也允許提出適當的調整。

四、以同理心看待祖孫情

    孫子、孫女對老人家而言是他們人生晚年的生命瑰寶,其包容度通常勝過父母,阿公、阿嬤疼孫、愛孫甚至寵孫可視為天經地義的事。仔細想想,孩子在家庭裡多了一份疼愛是何其幸福的事,有一天我們也會老,當年華體力逐漸衰退,老人家所需要的是生命價值的被肯定。身為子女的我們,有責任讓父母成為孫子、孫女的最佳朋友,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我們都是在父母的管教下成長的,同時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知識;所以應發揮智慧去理解與感受父母的愛,以同理心看待祖孫情,下一代也將獲得更多的照護。

兩代之間因觀念與教養態度不一致,使得教養過程增加諸多困難及挑戰。如何善用家中長輩的支援又能化解世代交替的溝通障礙,其實只要掌握上述幾個原則,兩代之間的教養難題即可輕鬆化解,更可創造雙贏局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夫妻無法分身給予孩子妥善的照顧,用信任與體貼的心情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因為他們疼愛孫子、孫女的心更勝過我們。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圖片1)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圖片2)

分享:
:::

教學錦囊

學習行為是成功關鍵
班級經營,教學活化
我的特教經驗-班上的小天使
如何強化自己的競爭力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有幽默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
簡易的數學公式=國語+聯想 ?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