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清泉風情交響曲

清泉國中黃信仁組長 08/04/2023 1597 點閱

  這是一所被農田及綠地包圍的學校,它沒有複雜的交通,沒有城市的喧囂,更沒有網咖或特殊行業的污染,但它卻擁有農業區本性善良的學生及熱情的社區居民,多年來在政府、畢業校友及家長的協助下,學校努力推展友善校園景觀,優化學習場域,增加師生校園互動、對話的空間,使學校能更適合新世代學生學習需求,同時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更由於特殊地緣關係及環境,讓學校發展出特有的運動文化及在地閱讀條件。

  校門口農民與學校老師共同經營的農地,多年來堅持不使用農藥、除草劑等,使土地、作物及動物獲得友善的對待,田溝裡小魚優游自在、夜間蛙鳴不絕、蜻蜓及夜鷺也回來了,這是學校最佳的大自然生態教育場所,培養學生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校門口農地是培養學生與土地情感的最佳大自然生態教育場所(圖片1)
校門口農地是培養學生與土地情感的最佳大自然生態教育場所

優化學習場域

  民國57年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大甲溪畔成立了清泉國中,創校之初原為河床的校地遍佈卵石,老一輩學長姐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整地挖撿卵石,體積龐大的石頭山是他們共同的記憶,也是同學會時共同的話題,時隔50餘載,回想那段艱辛歲月,創校時那棟師生最有連結的導師室、生活學習三年的教學大樓仍然屹立,這片老舊校舍勾起他們滿滿的回憶,更顯彌足珍貴,今日校友們事業有成抱著感恩的心,他們回來關懷學校、協助學校發展、整建校史室、裝修圖書二館(泉品館)、音樂教室、司令台……不勝枚舉,賦予老舊校舍新的生命與活力,給予教學莫大的鼓勵與助益,或許整建整修後沒有市區及新建校舍的豪華,但它卻融入了校友們愛與關懷的情感元素。

創校之初篳路藍縷,校友滿滿的愛,賦予老舊校舍生命與活力。(圖片2)
創校之初篳路藍縷,校友滿滿的愛,賦予老舊校舍生命與活力。

閱讀悅讀

  校園二樓有一個師生很喜歡的空間就是圖書館,往圖書館走廊前進,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結合大自然的夢幻光影視窗,透過陽光投影出線條交織出的美感,透過線條之間可欣賞稻田與鄉間的田園風光。兩座圖書館「一品軒」與「泉品館」分立兩側,下課鐘聲響起,安靜的圖書館湧入了一群學生,有借書還書,有安靜看書,也有三三兩兩討論著書本內容,圖書館的志工媽媽因這群孩子而忙碌起來,雖然忙碌但她們臉上始終充滿喜悅。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老師用多元化的閱讀課程讓閱讀變有趣,運用在地走讀讓孩子認識當地文化與資源,運用圖像教學增加想像力;指導孩子閱讀後作視覺化的筆記、創意漫畫、劇本等等,點子與想法源源不斷,老師將閱讀理解融入各領域的學習內容,以書箱為教材,延伸閱讀相關書籍,擴展學生視野,陶冶學生品德,培養對閱讀的渴望,提升對閱讀的行動力,願意花更多時間沉浸在書香中築起屬於自己的閱讀城堡。

校友滿滿的愛,整建圖書二館「泉品館」。(圖片3)
校友滿滿的愛,整建圖書二館「泉品館」。

奔向青春路

  學校獨特的地理環境,大部分學生須自行騎車穿過田間小徑到校就讀,近則一、二公里,遠則四、五公里,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強勁來襲,無形中培養出學生耐力與毅力,民國60年代學校發起路跑運動,路跑賽前一個月起,每節體育課程師生順著鄉間農路,由近程到遠程慢跑之旅,幾十年來從未間斷,有綠意盎然的農田與清新的空氣相伴,美麗田園風光是校園的一環,這獨特的運動文化及校園環境,讓學校師生感到幸福與驕傲。近年因受到城鄉差距及少子化影響,減班壓力從未減少,但清泉仍將持續改造、持續茁壯,為在地的殷殷學子們營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與學習空間。

校園與大自然的結合,跑出青春、奔向未來。(圖片4)
校園與大自然的結合,跑出青春、奔向未來。
分享:
:::

校園風情

海線四校陶藝聯展 漫步清眷樂淘陶
愛心園遊會之全民國防我最勇
證照到手 機會加碼
清泉風情交響曲
山陽夏日闖關趣
閱讀齊力跑 身心樣樣好
德化國小獨輪展藝
何厝飛羽
「碳」索未來 適性發展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