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留心皆學問--淺談校園活化
清海國中劉朝芳校長
10/22/2012
校園是學校最大型的教具,如能用心建構校園環境,則俯拾皆是學問;行止皆成學習。是以,Taylor 和Enggass(2009)稱之為「立體的教科書」(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校園活化包括既有學校空間與設施,以及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而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具有校園活化之效,但校園活化不以閒置空間為限(湯志民,2009)。因此,活化校園空間時,首先要以教學本質為出發點,其次想像室內外教學空間應有的情境,最後發揮巧思使教學本質與學習生活緊密結合,以提供教師順暢教學與學生高效學習的優質環境,亦發展出在地特有的人文色彩(吳清山,1998)。
學校的建築、校舍與環境,就是一種潛在課程(李柏璋、林清江,1984),盧智敏(2003)指出,空間形式並非超然客觀於外,教育理念和空間環境之間無法截然劃分。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