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真誠有禮 行遍天下

霧峰區霧峰國小林志興老師 11/06/2017 1007 點閱

       擔任教職工作,在日常生活較易遭遇的尷尬情境是,走在路旁,巧遇目前任教或曾教過,尚在賞味期的學生。尤其,當教師就居住在學校學區內,那麼一來,遇到學生的機率又大大的增加了。當碰見的那一瞬間,學生若主動打招呼,不少老師在莊嚴的臉龐下,藏匿著三分喜悅,有時只是臉部肌肉稍微抽蓄一下,但是心裡還是有喜悅之感。較怕的是,學生視而不見,老師要打招呼也不是,不打招呼也覺得怪怪的。所以,不少學校同仁練就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的技巧,反正學生有打招呼,就適度回應,沒打招呼,就視為未看到。禮貌,看似與課業成績關係不大,但在師生互動中,卻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筆者在國小校園中數年的觀察,通常學生在校園中會與老師打招呼,與所在的年級有關。越低年級,主動向老師問候的機率愈高,年級越高,頻率逐漸下降。以數字說明,一年級的學生在校園裡遇到級任或任教該班的科任老師,大約百分之七十成員,會主動說:老師好,接著,四年級可能只剩下一半。到了六年級,會主動問候,可能剩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可能的原因,如下所示:

       首先,以往學校的教育方式,強調上對下的管控,學生如禮貌不佳或未呈現出來,學校師長,可解讀為學生違反其應展現的義務,而加以處份。近年來,民智大開,尤其,《教育基本法》裡特別規定,學生的學習權、受教權、身體自主權、人格發展權等要受到法律保障。教師失去傳統對學生的特別權力關係,學校對學生的約束力降低,學校行政大都依據教育部所發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或於96年發布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去訂定或修訂該校的《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因此,教師透過「他律」的角度去嚴格規範學生應具備的禮貌,效果自是不大。這也說明中、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在級任教師與學務處的強力要求下,較會主動問候老師,展現禮貌。但高年級學生,已逐漸進入青春期,個人判斷意識漸漸增強,「他律」的部分逐漸的降低,「自律」的部分漸次增進。如此,可稍解讀國小高年級學生,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的機率降低之因。

       其次,禮貌無法像各學習領域,透過各種評量,給予較為客觀與適當的分數,所謂「有禮貌」的定義標準,可能因教師不同,而有不同規範。所以,具有不一的標準下,學生得依據個人標準,例如某位高年級學生對老師點頭示意,就代表自己有禮貌。但部分老師的標準是,學生應主動採口語化的方式,說明:老師好,才是有禮貌的呈現。在師生可能對「有禮貌」的定義不一致的情境下,有時易衍生教師負面的觀感。再來,學生向老師主動打招呼,一定是有禮貌的象徵嗎?倒也不見得。人際上,肢體語言的展現如聲音的語調、眼神的專注與否,往往比口語上產生更豐富的訊息。例如學生採用調皮,或者奇怪的語調打招呼,或許有些老師覺得有不受尊重的感覺,如此,不打招呼也罷,一打招呼,反而自曝其短。教師進行班級經營,為有效提升學生禮貌,可採用下列方式:

1、教師以身作則,主動在校園打招呼

       福祿貝爾曾言:「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教師透過以身作則,主動示範,是最好的身教。當學校同仁論述,現代學生的禮貌,如江河日流而下,不妨,從自我做起。平日在校園,試著主動微笑與學生打招呼,尤其從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著手。也許學生當下會有點詫異,因為平日態度嚴肅的老師,竟會對學生微笑示意。少數學生驚訝之餘,前來找教師一問緣由,是否人逢喜事,精神好。這時,老師只需淡定的回答,只是簡單的打招呼,稍為問候你。當然對學校的老師而言,這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平常調皮搗蛋的學生來說,更非易事。但有時教師在管教學生時,需要突破防衛心較強的學生,從容與優雅的簡單問候,反而能深入人心,化解彼此間的心靈阻礙。

2、結合行為改變技術,適時、適度給予正增強

       一般而言,中、低年級的學生,透過老師適度的口頭鼓勵如很有禮貌,往往是喜色形於外。但高年級學生,卻有時態度冷靜,甚而表現出不以為意的樣子。這時,老師無須過於氣餒,通常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於同儕的重視有時不亞於父母與師長。簡言之,當教師對高年級學生稱讚時,除了公開場合,也可使用私下的情境。因為在公開場所,部分孩子為了對同儕展現出自己的有個性,對於師長的鼓勵,有時會顯得不以為意。但教師不要被學生冷漠的外表所惑,有時態度越冷淡的學生,偶而也需要老師的熱情、熱血去觸動其心靈。當然教師不需一廂情願,點到即可,學生感受到師長的誠意就可。

3、師生互動過程,真誠融入請、謝謝、對不起

       近期,由媒體得知,臺灣民眾在人際往來的對話上,尤其是在服務業方面,很喜歡用的詞是「不好意思」。所謂不好意思的意義,從比較正向方式解讀,是基於公共利益下,個人小利,需要加以取捨,甚至稍為犧牲個人權益。但使用過於氾濫,形成人際言語互動中的一種矯情現象。好像個人如不適當退讓,便是一個沒有禮貌的人,其語意帶有勉強的意味,某些場合,可能易造成讓人不悅之感。因此,師生對話,首先應秉持誠意的態度,這是最重要的。再來適度使用,請、謝謝、對不起,可有效緩和各種緊張、嚴肅的情境。教師應帶頭示範,也許學生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日積月累,學生耳濡目染後,也試著融入個人語言中,如此,創造出有禮貌的班風,不過,這需要時間,可能是半年或一年。

4、結合班親會,透過家長釋放有禮貌的班級氛圍

       學生行為,通常是「萌於家庭、顯於學校、展現於社會」。因此,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視,學生受原生家庭影響,而顯現學校的行為。教師可透過班親會,面對面告知家長,班上相當重視禮貌,也期待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能採用較為尊重的語詞。而經由聯絡簿或電話等,適時對家長說明孩子的禮貌進步情況,也是有其需要性。不少家長對老師釋放善意的信息,亦有正向的回饋。

       教師經營班級,展現有效作為,透過改善學生禮貌,去提升學生學習氛圍與學習秩序,最後將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就。當學生將有禮貌內化至個人性格,最後將成為有效的學習態度。 

分享:
:::

教學錦囊

談桌上遊戲融入歷史教學
「愛心樹遍人間」教學分享
行動學習在特教
體驗課程融入英語教學
真誠有禮 行遍天下
唱所欲言--閩南語歌謠用字與教學
雲霧製造機--資優班實作探究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