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啟動航行的想像力—大航海時代的教學

立人國中 陳淑芬、洪蘭坪老師 05/01/2012 1729 點閱

一 、 緣起:社會領域常用時事做為教學的動機引發或課堂的舉例。2010年3月一艘仿古的帆船”安達魯西亞”號,肩負著西班牙與各國海洋文化交流的任務,從西班牙塞維亞港出發,循著三百多年前的航線,行過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再從上海世博會駛抵臺灣,在9月中旬停靠在宜蘭縣的烏石港,接受臺灣民眾登船參觀,引領大家重返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歷史。

 

    二 、 教學過程:關於十五到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單元,適合用史、地統整的方式來呈現學習的內容。先說明空間特性,再切入時代背景去詳述人類利用藍色通路開啟文化的傳播。

      1、利用世界地圖說明海洋、陸地的相對位置,也就是七大洲和三大洋的分布。可強調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通道,並複習洋流與盛行風,尤其是遍布在各大洋的洋流,其實就是一條條的藍色通道,滿載著海洋生物四處流通。

       2、人類了解洋流與風向後,漸漸擁有遠航的技術與能力。歐洲各國遂利用海上通道航行到世界各地去探險或占領殖民地。再依據時間的順序,分別列出各海上強國的所在地與占領區。請說明:代表西班牙的麥哲倫,勇敢地從大西洋出發繞行世界一圈,替人類開創出新的遠洋航線。

      3、邁入十七世紀,歐洲的國家擁抱海洋、迎向通道,開啟了屬於他們的藍色文明。但同一時期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卻因種種因素而固守陸地,致使東、西方的歷史因而進入不同的局勢,其影響力直至今日。可比較古今海上通道,讓學生明瞭今日世界的海上航道,是依循前人的步伐前進。

      4、回到時代背景來看:十五世紀初,中國明朝是以”朝貢貿易”的型態來宣揚中國的興盛。鄭和七次下西洋,從中國出航利用冬季季風來到東南亞,再向西航行,最遠曾抵達非洲的東岸,開創了從西太平洋到西印度洋的藍色通道。

  5、邁入十五世紀末,面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陸續藉由海洋來開拓新航路,葡萄牙繞過非洲的南端,進入印度洋,接續原有的海上航道向東尋訪印度以及位在西太平洋的中國和日本等。而代表西班牙的哥倫布,在他堅信”地球是圓的”信念下,向西出航,意外地來到新大陸美洲。時間邁入十六世紀,繼繞行世界一圈的麥哲倫後,西班牙的高桅帆船利用美洲所產的白銀,經太平洋航道來到亞洲,購買中國出產的絲綢、茶葉與瓷器和日本的工藝品,以及南洋出產的香料;返航回到中美地峽後,再由陸路經墨西哥灣運回歐洲去銷售,此時全球貿易網絡已漸漸成形。同一時期,亞洲的中國正逢明末清初,而在臺灣的歷史便是國際競爭時期。東西方文明因藍色通道而交會,且不斷地激盪出新的火花與衝擊。

      6、最後,以時間長軸來綜觀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各國的成就與影響。十六、十七世紀時,東亞有葡、西、荷等國的勢力競爭促成東亞貿易的發展,即是新航路開拓的影響。原藏身在亞洲東南外海的臺灣孤島,除有中國南方沿海的漢人前來捕魚、交易外,另有日本人、海盜也遊走進出於臺灣。接著歐洲的海權國家東來,經由印度洋進入南海直抵中國與日本。因此位在太平洋與亞洲大陸間航道要道的臺灣,就在各種外來勢力的相繼介入下,成為一個東亞的轉運站,被動地捲進世界的舞台,成為國際貿易的一環。

      7、總結:各殖民強國從十五世紀末開始進行長達幾百年的海外移民。隨著不同國家的人口移動,也將母國的語言帶往殖民地區,同時也將本國的宗教信仰帶到殖民區域去傳布。

       8、隨著歐洲人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在熱帶氣候區出現一種不同於當地的農業型態,稱之為”熱帶栽培業”。請利用表格將世界各地,有關熱帶栽培業的作物種類做一整理,可以讓學生理解不同區域間會隨著人類的行為,而出現相似的人文特性。

 

    三、  相關內容請參考:100年度教師自製教學媒體— 迎向藍色通路     http://www.ljjh.tc.edu.tw/teach/society/100sea/index1.html

分享:
:::

教學錦囊

我對班級教學網站的經營與應用
遊戲中玩數學
引導學生學習的撇步
啟動航行的想像力—大航海時代的教學
時空重組--從家事安排談時間管理
訓練孩子的發明能力--找到生活的學習樂趣
輕鬆學音標 閩南語調號快速學習
正向管教師生互動技巧--你常”鼓勵”還是”讚美”學生?
啊!在我們心中的旋律~「歌曲融入教學」分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