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內涵與基本做法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游自達副教授
03/01/2013
有關有效教學的議題是教育實務工作者長時間關心的議題,也是教育心理學界研究的焦點。近一百年來,有關有效教學的論述與研究可說多如繁星。經歷長時間的研究與教學實務經驗的累積,我們對於有效教學的策略已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但是,學者們卻也不斷指出,雖然現今的教學空間更堂皇壯觀、教學設備更先進新穎、教學媒體更光鮮炫目,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老師講授、學生吸收的框架沒有變,知識傳輸的做法依然是教學中的主流,學生仍是被動感官接受別人的知識。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2013年二月號(132期)的科學人雜誌中便以「科學進入轉譯的年代,教學呢?」為題,呼籲發展轉譯的教育科學,將新智科學研究所導出的教學策略,在教學現場加以探究。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對於什麼是「有效學習」的看法不斷改變,有效教學的內涵與做法也有不同的重點。上個世紀末,學者們在回顧上個世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