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來去科博館上課--一次跨領域的學習

北屯區文昌國小楊孏梨老師 06/06/2019 1149 點閱

一、戶外教育與跨領域課程的實施:

       戶外教育是指「走出課室外」的學習,讓學習者以「體驗」學習;透過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在108課綱中, 教師如何讓學習者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並設計出符應「素養導向」的課程,戶外教育是很好的切入點。而在教學設計之初,應符合四點教育目標學習,如圖一。

來去科博館上課--一次跨領域的學習(圖片1) 圖一

二、實施素養導向的戶外教學設計:

       筆者目前任教五年級,分享本學期以跨領域課程,實施戶外教育的教學經驗:

科目:國語科(康軒版)第十課 果真如此嗎?

          自然科(翰林版)第一單元 星座與星空

思考一: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

       自然科介紹星座與星空,因臺中市區的光害嚴重,學生無法觀測星空;國語領域和自然領域教學討論,年級申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星空劇場,行前也請學生預習國語第八課有關星空觀測的發展歷史,同時也致電科博館,溝通學生的先備經驗與希望星空教學的內容,以符應學生程度。

思考二: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

       學生在星空劇場有預習課程,科博館在星空教學內容上也能符合課程,並因為行前的溝通,學生更能理解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出北極星的位置,透過模擬星空使學習者不須死記星座盤的位置,而能身歷其境的感受,連同行的老師都說,這樣學習真的很有趣。

思考三:學習歷程、方法及策略

       教師希望透過科博館的參訪,讓學習者對於課程有更全面的學習,而不是只有片段的切割式課程。從行前的預習、到現場的筆記與紀錄、回學校之後的發表與完成習作,都鼓勵學生小組學習、自主學習。教師就像園丁,觀察孩子的學習,並從旁協助引導,與傳統的填鴨式學習,是截然不同的。

思考四:實踐力行的表現

       參訪結束,學生能發表(口述)當天在科博館的所見所聞,也完成自然科習作「尋找北極星」的課程,教師不需另外設計學習單。並且充分利用台中市公車十公里免費的優惠,讓學生自己從網路上搜尋,如何從學校搭公車到科博館,在公車上能讓座給老弱婦孺……,整個過程讓孩子能夠參與討論,更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三、教學省思

       這次科博館的主題是「星空」,主要是跨國語科與自然科的課程設計;在五下的課程當中,動物的尾巴(國語科第八課)和動物的繁殖(自然科第三單元)也是可以跨科教學的主題,但是我希望能讓學生明白:戶外的教學場域不是一次的「拍照、打卡」就結束的課程,而是針對不同的主題,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更希望這樣主題式的學習,也能讓家長認識跨領域課程的家庭出遊場域。

來去科博館上課--一次跨領域的學習(圖片2)

來去科博館上課--一次跨領域的學習(圖片3)

學生參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利用虛擬實境的方式學習課程

 

分享:
:::

教學錦囊

當資訊科技遇見美感教育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
戶外教育燃燒課程的探究與實作
活化生活課--乖孫出任務
來去科博館上課--一次跨領域的學習
體能訓練課程示例
閱讀教學的錦囊妙計
有效閱讀方法
星願心願--星願卡製作
勇闖「情」關--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