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來閱美 關於國中小學校社區共讀站的幾個觀點
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黃俊熹教授/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張宏穀先生、曾郁雲女士
03/09/2020
一、關於社區共讀站 將學校圖書館改造為社區共讀站為政府前瞻基礎建設中「城鄉建設計劃」之子計畫,其執行目的為因應少子化,以校內閒置空間釋放活化與再利用。同時將美感教育導入學校現有圖書空間,學校委外改造設計及發包、政府資金浥注,使社區民眾走入校園提高校園公共化和使用率。圖書館空間結合學童的藝文創作、多元的教學課程設計使用、提供活動講台(表演舞台、說故事……)、動靜態的表演藝術、小討論室、共讀區、秘密基地窩區(跨齡共讀、書香環境、共學樂活)…… 所以社區共讀站與原學校圖書館有一些差異,包括其本質具較多之公共性、外向性,空間機能亦較活潑而富彈性。以參考國外較早推動的社區圖書館為例,如美國、新加坡等國近年是以「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理念所打造的一種全新社區服務模式。美國社會學家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把家庭居住空間定義為第一空間,職場為第二空間,城市的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