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跟我動滋動
北屯區軍功國小林宴如護理師
07/06/2021
規律運動對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與復健等效益,近年已獲得研究證實,除了對慢性病可有效預防與緩解症狀,運動期間更能激發腦部血流變化,刺激神經傳遞物質與內分泌激素的代謝,有助提升腦部功能、增強學習和記憶力,甚至可以減少學習障礙兒童的負面行為,增強其正面行為與認知功能表現。兒童階段是建立規律運動的關鍵時期,教育部於1984年首先提出提升國民體能政策,2000年起更全面辦理中小學生體適能護照,健康促進策略由運動333、快活210到SH150,期望以體適能護照為介入方法,讓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但根據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指出,國內仍有近半數兒童缺乏規律運動習慣,情況堪憂。 研究指出,國小學童的運動模式深受社會支持度影響,其中影響力依序為師長、家人、同儕。近年來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普及化運動及SH150政策,由學校端強化學生運動的參與意願,提升參與程度,進而促進健康狀態,如:學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