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agan合作學習結構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
一、前言 從學習原理來說,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主張與重點。行為學派強調增強、循序漸進、練習與精熟⋯⋯技術;人本學派重視人的情意、價值、自主、自律⋯⋯層面;認知學派則著重訊息處理、後設認知、學習策略等之運用。不論採何種觀點,在教學實務中,老師們均瞭解,如果學生在上課中低參與(engagement/ participation)或未參與,其學習成效必然不佳。因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是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很重要的指標(王金國,2016)。 受教師專業發展及108課綱「共備觀議課」概念的影響,有愈來愈多教師會與別人「共備」,藉由教師間的合作,共同設計學習單或活動單。只不過,筆者從到小學觀課的經驗中發現,學生該如何完成學習單或活動單就不見得有細緻的規劃。在教學實務中,教師可能是請學生獨自完成學習單,或請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學習單。無論何種方式,教師須時時關注該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