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差異與多元教學 給學生發光發亮的舞台
亞洲大學柯慧貞副校長
02/08/2021
一、低自我價值與低自尊是青少年問題的重要成因 我在大學心理學系擔任教授,教授與研究心理學相關主題;我也是臨床心理師,常有機會透過教學互動、研究發現及個案輔導、心理諮商與治療實務,深入了解很多青少年的內心問題;也曾擔任學務長、副校長,規劃使學生自我實現的人文校園。在累積多年的經驗,我發現,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常和找不到自我的價值,無法獲得別人的肯定(自尊和他尊)有密切關係。很多自殺、網路成癮、吸毒、甚至霸凌、加入幫派等情緒和行為問題,常與學業上的挫折與壓力有關;孩子透過自殘、沉迷網路活動、吸食非法藥物或加入幫派,去逃避現實壓力、抒解情緒,甚至找回自尊。 在升學主義的單元價值之下,很多學生不易獲得自我的價值;當課業成績表現不好時,老師家長不滿意,孩子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因而產生許多情緒困擾。而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有的孩子自殘,用肉體的痛轉移心理的痛,甚至找到存在感;有的逃避到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