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LOGO

人物特寫

走過 曬過 才知箇中滋味--張文智老師
大里區立新國小陳彥甫主任 11/05/2019

  張文智老師,臺中師院83級語教系畢業,曾任內新國小生活教育及衛生組長多年,現為立新國小高年級導師。在內新服務時,曾拍攝多部體育教學影片,並以結合時事、詼諧有趣的方式主持母語日,內容紮實豐富,讓學生透過表演方式來學習,體會母語的多面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母語的價值與美好。他不僅飽讀詩書、文筆粲然,目前更擔任各項球類及田徑的指導教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好老師。  「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文智老師分享學習作文或指導語文競賽時要如儲藏珍寶般的累積,遇到警言佳句,便隨手紀錄、建檔。另外,也需關心時事、明辨事理、活絡思路,豐富自己的才學,自然言之有物,文辭煥發,讓學習不再苦澀與艱辛。因此,在指導學生參加臺中縣語文競賽時,曾榮獲閩南語演說、國語演說第一名,全國語文競賽榮獲閩南語演說第四名,而文智老師亦曾獲臺中市語文競賽作文第一名的殊榮。  然而,學習是多元的,走出教室,文智老師在田徑場化身為教練。1

從愛出發 環境永續--周學輝老師
清水區大秀國小林泳秀老師 11/05/2019

  「老師,這條魚有點怪怪的,腸子好像跑出來了?」  「放心,這條母魚只是準備生小Baby了,那是她的輸卵管啦!」  每天清晨,大秀國小的周學輝老師帶著孩子,正在餵食臺灣原生魚類教育館的小嬌客們及清理魚缸,對於平時需要家長打理的孩子們而言,這時他們照料所認養的小生命,彷彿化身為超級保母,細心呵護。  故事起源於十年前大秀國小九十週年校慶時辦理的臺灣原生魚特展,這群從各地收集來的魚因在校慶結束後不知何去何從,在周老師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用魚缸進行蓋斑鬥魚及臺灣牛屎鯽養殖時,發現許多孩子透過照顧魚的過程,培養了責任心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將照顧原生魚這項活動融入學校的生命教育及服務課程。  隨著孩子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學校的魚種及魚缸數越來越多,有些原生魚透過水族箱的養殖,已經無法順利繁衍後代,於是,周老師及幾位老師一起規劃了符合水資源再利用的臺灣原生魚類生態池,老師們和學生從一顆顆石頭堆砌成過

漢口的守護者--賴俊廷先生
漢口國中陳怡安/廖宜涵實習老師 11/06/2019

漢口國中行政助理賴俊廷先生 一早走進總務處,就看到行政助理俊廷先生已在忙著張羅維修器材,準備前往校門固定國旗支架,看似簡單的工作,卻也有繁瑣的細節要注意。不一會兒,俊廷先生便已整理好裝備,從容地扛起沉重的鐵梯,往校門口走去。一路上他和我們分享在漢口工作的日常,舉凡教室硬體的維修、校園中的草坪修剪,到校門口地磚的維護,看來細碎繁瑣的事項,卻是維持校園生活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一環。 跟著俊廷先生進行慣常的修繕工作,足跡幾乎遍及整個校園,繁重的任務和緊湊的步調,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俊廷先生卻從不抱怨,他開朗地說道:「下至廁所,上至校長室,都是我的工作範圍!」溫暖的陽光灑落在俊廷先生結實的臂膀上,閃耀卻不刺眼。由水錶每日的跳動數字便能夠觀察出學校的管線是否漏水,循著氣味就能找到在校園中出了意外的毛孩們,熟稔俐落的動作裡滿是經年累月的經驗以及用心執著的熱忱。

國際教育推手--趙美茹老師
清水區建國國小高玉蓉主任 10/05/2019

  「Good Morning ,teacher Helen.」小朋友口中的黑輪老師,是本校國際教育的推手美茹老師( Helen ),黑輪老師出生於清水區空軍眷村,是建國國小校友,畢業於靜宜大學外文系,是88年教育部招考的第一批國小英語教師,91年回到母校擔任英語教師,她覺得能將自己的興趣當作終身的職業是最快樂的事情。  黑輪老師從事英語教學以來,至今17年的時間都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101年學校首次辦理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到校服務,黑輪老師負責的國際教育課程,點燃了大家對國際教育的熱忱。因著學校地球村的建置,培養了小朋友的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涵養,這也是本校的課程願景之一。自102學年度王俊華校長上任以來,設立本市國小唯一的「國際教育組」,並請黑輪老師擔任組長,深耕學校國際教育教學。  黑輪老師兢兢業業全力推動校國際教育課程,102學年度首次參加由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辦理

以身作則 創造孩子的可能--呂靜嫺老師
大里區永隆國小吳瓊誠主任 10/04/2019

 像風一樣的悅耳,富有音樂及人文素養的靜嫺老師,曾擔任澎湖縣的音樂輔導團團員,也曾指導過節奏樂隊,人如音樂一樣溫柔,輕易感染孩子的心。  她積極推動閱讀,一早坐在講台上,專注看著書,孩子進到教室看著老師閱讀的身影,就靜靜地坐在位置上,跟隨著老師自動地打開書本,徜徉於書海中無須言語,班上既嫻靜又有書香味,表現出優雅的晨光節奏。  靜嫺老師用心嘗試各種作文教學法,使用文本、補充資料、故事、引導單、報紙等,經常和孩子討論想法,鼓勵發表意見,並從生活點滴中發掘題材,架構出文章的大綱,讓寫作成為孩子生活中的日常。學生們的作品除了經常被刊登於國語日報上,也曾榮獲臺中市106年語文競賽國小作文第三名、臺中市第七屆兒童文學創作徵文高年級組少年小說第二名及2019國語日報我是剪報高手中年級特優獎。在語文教育的教學上,她強調讀寫合一,為孩子奠定深厚的語文基礎。臺中市第7屆兒童文學創作徵文頒

散播「愛」的兒少作家--鄭宗弦老師
臺北大學中文系楊奕成助理教授 10/09/2019

  鄭宗弦老師  在臺中市陳平國小任教的鄭宗弦老師,也是一位知名的兒少文學作家。作品涵蓋繪本、童話、橋梁書、兒童散文及少年小說。他擅長在教學中融入自己作品的精神,引導學生藉由閱讀來思考學習。     今年正逢鄭老師創作二十周年,卻顧所來徑,他說:「我希望孩子從識字開始,能一路讀我的作品讀到大學,逐漸完成『愛的進行式』。」由此足見,「愛」是他作品中的精神與核心。     他所謂「愛的進行式」可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先學習愛自己,自我肯定。     《超魅力壽司男》寫校園的霸凌者,《我也要第一名》寫參加比賽的小黑松,為獲得第一名而不惜忍受身體被樹枝和莖條纏繞的痛。尋思,孩子們若是學會珍愛自己、肯定自己,便會有自信,然後勇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或虛心改過,或調整心態。   第二階段是要學習愛別人,尊重和接納別人。     《我的姐姐鬼新娘》寫言行舉止溫柔的男孩遭受同學的

投身教育 活在當下--郭純慧主任
北屯區文昌國小劉家媛老師 10/05/2019

純慧主任(第二排左一)與學生合照  臺北女孩來到印象中屬於鄉下的臺中,沒想到,一來就是一輩子。北一女畢業、臺中師範學院數理系班級第一名畢業,分發至北屯區文昌國小後便從一而終的留在文昌,青春少女、嫁做人婦、孕育新生命、面對空巢期、準備開展退休生活;音樂美勞老師、中年級導師、衛生組長、訓育組長、教學組長、輔導組長、學務主任、輔導主任,八十一學年度至今已走過二十七個年頭,畫出時間軸線,一一標下大大小小生命刻痕。  同年進文昌、中師相差八屆,一進校就被稱為學長的總務處陳育軒主任回憶所認識的她,是積極、使命必達、不屑表面工夫,希望所辦理的各項活動是具有實質效益而非虛華的,是讓學生有思考學習而非虛應的。像是辦理本校第18屆的科學創意競賽,兩人彼此理念一致的絕不辦理票選活動,認為若就學生設計的成果進行票選很有可能比拼的是美工技巧優劣、社交人際多寡,而非初始想帶給學生學習的科學原理;像是為提升學校科

轉角閱讀 遇見幸福--曾郁丹老師
大里區美群國小吳國芬主任 09/05/2019

  美群國小的校舍是歐洲城堡式建築,腹地廣大,林木蓊鬱,雲淡風輕時分,漫步其間,怡然自得,猶如置身童話故事中充滿想像與浪漫的夢幻森林城堡,隨手拾起一本書,童話繪本也好,少年小說也罷,抑或自然科普叢書,校園的每個空間,轉角閱讀,就能發現幸福。   而凡事起頭難,曾郁丹老師及她所帶領的閱讀推動小組,以「美群故事城堡」為核心,融入學校特色建築與既有的特色教學,發展出系統性的課程,期盼成就城堡裡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首先,郁丹老師以專業的知能培訓圖書志工,進行書籍資源的整理、採購與編目,有效的管理圖書館,活化圖書館的資源。其次,設計創新多元的閱讀課程與教學活動,培養全校閱讀風氣,並規劃「閱讀策略融入各科」、「為孩子說故事」、「創意寫作與小書製作指導」等活動來進行閱讀分享,精進教學研究、課程研討與教材研發。   另一方面,郁丹老師與閱讀推動小組於每個學期初召集各學年代

芳草漫西寧 秀出好品德--葉芳秀老師
清水區西寧國小葉芳秀老師 09/09/2019

  今年是我在西寧的第五年,帶領著第三屆的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很榮幸榮獲108年度臺中市品德教育推動典範標竿班級經營類金質獎。三年級的孩子剛從低年級升上來,正處於最適合雕塑的時期,因此提供典範與經驗格外的重要。運用讚美來增強,幫助學生了解、欣賞、以及表現出好的行為,繼而學會怎樣和自己、他人、環境相處。唯有教養出孩子懂得做人做事,我們的教育才能算真正的落實。   品德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認識良善、喜愛良善、做出良善」。在這個定義基礎下,透過班級營造與提供適當的環境與經驗、尋求校內外資源、善用家長專才進行協同教學,讓孩子能夠體驗與感受到良善,進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幫孩子找到生命的原動力,樂觀積極,用愛的眼睛來探索與面對這個世界!   品德教育的實施我由以下幾個面向來進行: 一、課程融入與教學設計   品德教育的實施必須和生活結合,讓學生從實際的行

功在逢甲五十年--林淑雲女士榮退
北屯區逢甲國小賴榮斌主任 09/05/2019

本校行政助理林淑雲女士於今年7月從本校退休,淑雲姐自18歲到逢甲國小服務至今已48年,連同在逢甲國小就讀的6年,實際上待在逢甲國小的時間超過50年,對學校大小事如數家珍,宛如逢甲國小活字典。全校都很感念她對學校的付出。 淑雲姐說,她自逢甲國小畢業後,因家住學校附近而且做事積極勤勉,當時的林昭舜校長就請她留在學校幫忙,沒想到一待就近50年,見證逢甲國小的發展。很難想像50年光陰全奉獻給了學校,淑雲姐不僅是全校最資深的工友,應該也是臺中市政府所屬機關數一數二資深且優秀的工友同仁。 記得歡送會時從校長手中接過退休紀念品,她說一切都是願意去做就好,歡喜做甘願受。在學校工作主要服務小朋友、家長,雖然工作這麼久了,但是一點也不想退休。當初因家庭經濟壓力到逢甲國小當工友,年紀尚輕什麼都不懂,幸而長官照顧,才能平安順利至今。她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