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宏老師帶學生進行戶外教育 漫步走在萬和的校園裡,柔風吹拂中帶來陣陣清新的桂花香,忽然傳來銀鈴般學生的玩鬧聲,就知道冠宏老師已在附近了。冠宏老師的身邊總是簇擁著學生,一邊討論著生物課的內容,偶一談起時下流行的動漫網紅,這就是冠宏老師的魅力。透過交流新事物,將冷冷的課本知識提高了溫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總是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陪著孩子摸索著人生這門課,嘗試點燃那夢想的火花。 私底下的冠宏老師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喜歡親自手做模型,細數完成的作品,有獨角獸鋼彈、閃電霹靂車、GTR……等。除此也蒐集公仔,如鋼鐵人、寶可夢等。這個嗜好維持著年輕人應有的熱情。不僅如此,在假日期間還會揹起相機、走出戶外、潛入深海、踏上雪原、拍攝下大自然瑰麗的奇景。經由啟動冒險魂的過程,探索自己的極限,期待並興奮地在校本課程「我思故我在」中分享自己的冒險經歷。 也因冠宏老師擅長影片剪輯,曾
自由國小位在群山環抱的雙崎部落,山高水清、雲霧繞繚的自然環境,讓自由國小彷彿仙境。藍吉恩校長本身即是雙崎部落的子弟,自小在雙崎部落長大,經過師培系統的洗禮,成為了一位原民校長。他放棄繁華都市的職缺,為了回饋這塊讓他成長的土地,選擇回到自己成長的地方。在自由國小,他化身為變形金剛,希望透過多元的活動,讓自由國小呈現多元樣貌。故事達人 藍校長非常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尤其是語文能力,長年推廣閱讀教育。因此,除了閱讀教師外,校長也親自走入各班,彎下身子,翻開繪本,為孩子們講故事。校長有變化的聲調、生動的表情,讓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在高潮迭起的故事中,帶領孩子們遨遊書中書本的想像世界。山野高手 自由國小四面環山,因地利之便,藍校長大力推動「山野教育」的校本課程,將「山林」和「泰雅文化」融合,發展出極具特色的山野課程。校長和孩子一起野外踏查,學習設置陷阱,帶領
從二樓俯瞰操場,老師與孩子們正揮灑汗水,賣力地為運動會的舞蹈節目進行排演。其中,總有兩位老師穿梭於隊伍之中,一位總隨時注意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排整隊伍、調整道具;一位動作總比孩子到位、不厭其煩地賣力示範。他們,就是甲南國小兩朵永不凋零的永生花-張廖素真老師、王美華老師。最幸福的事-張廖素真老師 「樸實、率真」,這是多數人第一眼看到張廖老師所浮現腦海的形容詞。提及任教三十年來印象最深刻的事,張廖老師靦腆地掩面一笑。她說,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在教學時與孩子們互動的笑和淚,而是自己初到學校的前三天,因過於戒慎恐懼,而忘了吃飯。也許這看來僅僅只是「緊張」,但其實這也顯示了張廖老師對於教育的「在乎」。張廖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在於「教與學」,更在於「給予」。她除了思考自己能在學識、生活上能給予學生什麼、盡力付出外,更珍惜、甚至是感謝學生們給予她的種種回饋與反思。張廖老師
林玉娟老師與學生合照 夜幕低垂,明月初上。闃寂無聲的教學區裡,籠罩著神祕的黑,唯有一間教室仍然燈火通明。是她,仍然在忙碌著。 前幾天就準備了小卡,一個字一個字寫上對學生的祝福。糖果、餅乾什麼的,更是已經一份又一份包裝好,準備在學生初進國一的第一次聖誕節,給他們來個大大的驚喜。「卡片要放哪裡好呢?」「放桌上太普通,用發的又好像在給作業……」「對,黑板!黑板也要佈置一下,更有聖誕節的味道!」沒有規定非做不可的事,她卻是斟酌再三,想給學生最深刻的印象,最美的回憶。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用心經營,學生對她也才能敞開心胸,十足信任。聯絡簿上的生活札記欄,學生樂於跟她分享:或感情或課業,或煩惱或困擾,家裡的問題也好,同儕的爭執也罷,圖文並茂,毫不保留。她笑著說,其實這樣反而更累,因為學生寫得多,自己只能寫得更多。只有給予熱切的回饋,學生的熱情才不會逐漸衰歇。然後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感情
郭至和老師是建功國小老師,也是臺中教育大學講師 臺中市建功國小的郭至和老師,人人都稱他為小和老師,小和老師在大學及碩士班求學階段,深感本土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推動鄉土教育,除了參與鄉土教材的編輯之外,在班上透過社區田野調查、戶外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家鄉之美,探討並解決家鄉發展相關之議題。 後來有感於臺灣面臨「全球化」強大的影響,思考全球教育的重要性,在博士班求學階段,開始建構本土的「全球化教室」課程,希望學生能成為「全球思維、在地行動」的公民,培養獨立思考及批判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努力改變自己四周的世界。 小和老師除了教育學術理論的探討之外,更積極從事教學實務上的創新,後來融入以設計思考為本的DFC(全球孩童創意挑戰行動),帶著學生將「社會行動」理念實踐來改變世界。 以小和老師帶著學生進行的「搶救詔安堂大行動」為例,這一座
柯潮政老師從竹師畢業後就分發到臺中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小學--和平國小,因為是初教系體育組畢業,所以運動是他的強項,不管是跑步、羽球、籃球、桌球、保齡球等無不精通,經常帶著學生東奔西跑,彷彿有用不完的體力,十足是一個活潑開朗、精力飽滿的陽光男孩,跟書法一點關係都扯不上。 潮政老師一個原本跟書法是平行線的老師,在一次的偶然的機會下接觸書法,從此便一頭栽入書法的世界,現在是五年級的導師兼書法社團指導老師,帶著偏鄉山區的孩子們一起徜徉在書法的世界。 有一回在學校申請的民族教育活動專案計畫上,接觸到來學校指導學生書法的陳銘儀老師,他跟著學生一起寫,寫著寫著居然寫出興趣來了。於是他便找了2位同事下班後一同去陳老師的書法教室上課,因為是下班後上課而且來回大約要1時的車程,時間久了同事們紛紛打退堂鼓,只剩他一個人持續學習。一段時間後他開始參加各項比賽,藉由比賽來磨練自己
手作達人-梁耿奇老師節能專家、手作達人 梁耿奇老師是本校的事務組長,舉凡校園修繕大小事,可以自己處理的絕不假他人之手,他總是想辦法以最少的費用,創造最大效益。校園中,常看他扛著梯子、提著工具箱來修水塔、剪樹枝、屋頂抓漏、修理水管……,秉持服務精神,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對於節能省電,梁老師也改裝節能設施,他更換飲水機省電控制器、網路電話、省電燈具……等撙節學校水電開銷。此外,他也申請省電燈具汰換補助,並親自施工換裝,讓本校各場域之燈具煥然一新,不僅節省安裝工資,更省下可觀的電費。梁老師利用他課餘空堂,自己動手拆換,每每提起這件事,其他學校總是用羨慕的眼神看著我,謝謝梁老師願意這樣犧牲奉獻!補位專家、隨時到位 另一方面,梁老師因為擁有職業駕照,有時學校特教車司機請假時,他也會義務幫忙開著特教車接學生上、下課,往往任務結束回到學校時,已經是晚餐時間。他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福科輔導室及諮商室 學校裡的輔導老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但他們的努力與辛苦也往往是不為人所知的。因此,筆者訪問了本校的兩位專任輔導老師—湯佳偉老師、賀湘邦老師和一位兼任輔導老師—林郁馨老師,藉著版面一角讓更多人一窺輔導工作的甘苦。輔導工作的困難之處 佳偉老師說,輔導工作的內容很多,若單就與學生晤談而言,那個「難」是「怎麼靠近學生」。「我需要用『全心』感受坐在我面前的他,此時此刻的感受是甚麼?他所有口語及非口語的線索在表達甚麼?然後我再用『腦』思考,想著話語中的弦外之音,以及他陳述的脈絡紋理。」 湘邦老師說,輔導的關鍵在於「試著站到對方的位置上,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通過他的耳朵聽聲音,以他的身體感覺一切,越多越好。」對於某些失控或不自知的行為能理解為「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及情緒」。不過前提是個案願意說出來,這在一般非輔導專業的人看起來,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 個案願意信任老
梁睿諶同學 惠文高中國中部學生梁睿諶同學年初因緣際會購得一張日本舊明信片,從字裡行間推測是名日本小學生76年前寫給老師的明信片,卻不明原因飄洋過海來台灣,他展開跨海尋人的超級任務,根據明信片所寫的收件人舊時住址資料,查出是現京都教育大學附設小學,寫信連絡日方,盼把76年前的信件寄還給寄件人,台日合作終於順利連絡到明信片主人家屬,但寄件人已在十年前過世。 年逾80歲的妻子代回信表達感謝,直說收到來自台灣的學生寄回丈夫小學時的信件是「她這10幾年來最幸福的事」;梁睿諶說,沒想到真的能找到寄件人還收到回信,「彷彿跟76年前的日本小學生處在平行時空」,既神奇又感動。 梁睿諶雖是國三生,卻是個古董迷,從小愛收集古書、貨幣、信封、發票等,對歷史超有興趣的他說,最愛從舊收藏中印證所學的歷史大小事。 年初他到舊物市集尋寶,意外發現一張日本舊明信片,看
微涼的九月,僑忠國小「藝饗雅苑」邀約生態插畫家劉俐穎老師蒞校展覽,劉老師不辭辛勞親自導覽,結合繪本圖稿真跡展示和生態繪本導讀,讓師生同享藝術閱讀饗宴,五年級的學生表示,從小看到大的繪本,都是列印成冊,能實際看到繪本的手稿令人驚喜,欣賞美麗畫作之餘,也好奇劉老師如何能夠維持創作不輟的熱情?在劉老師的應允下,學生進行了專訪,一解心中疑惑。 劉老師自述「當年母親發現這個女兒就是愛畫畫,其他方面都不行,於是讓我去讀復興美工及當時的實踐家專。」知女莫若母,之後劉老師果然在興趣的驅動下,一路就讀繪畫相關學校和科系,奠定了厚實的繪畫基礎。 學校畢業之後,孝順的劉老師為了陪伴父母辭去北部工作回到故鄉,積極尋找和興趣相投的工作,畫過建築透視圖及一些設計,順利當起了SOHO族,將所學運用在工作上,而當工作上察覺不足時,劉老師更興致勃勃地進修增能,她十分珍惜能從事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