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每個人第一個學習園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然而,由於社會快速的變遷,家庭觀念的薄弱,導致家庭功能失衡而解構,有許多不完整的家庭在看不見的角落,需要有人向他們伸出援手,翻轉他們的人生,而學校則是補足部分家庭的缺口,老師成了孩子的第二個父母。愛爾蘭詩人葉慈( W.B.Yeats)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潮鴻老師正是在為孩子點燃這把生命之火、是一位有溫度的老師。 在兩年前,潮鴻老師的班上來了一個會偷竊、每天需要老師morning call且不愛洗澡的學生,他是一位在繼親家庭夾縫中生活的孩子,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缺乏家人完整的陪伴與關愛。潮鴻老師希望學校能一起協助,共同來幫助他。因此,潮鴻老師每天總會與輔導室熱線,說明這個孩子的情況,例如:今天學生沒來上課但是又沒請假;快到中午才姍姍來遲或是今天又沒寫作業等。此外,這個
在車水馬龍的巷弄內,承載著1900位學生上下學的繁忙交通,每天大排長龍的車流,蔚為景觀。為了讓學生順利進入校園,王玉龍校長和導護老師及志工們每天在路口執勤,協助學生能順利到校。 玉龍校長到任以來,持續推動「微笑有禮、多元自信、國際視野」的學校願景。用微笑揭開頭家孩子每天生活的序幕,從有禮貌懂得待人接物,孕育孩子的品德,校長以身作則每天早上不到7:00就站在校門口,與學生此起彼落的「Hi! Good morning!」、「Give me five!」問候聲中,用燦爛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到校的孩子。此外,在「多元自信」的部分,除了基本學科的學習外,校長也藉由各樣多元活動,栽培學子由內而外散發內涵與氣質。為了增加學童的展演經驗,讓孩子發揮天賦,學校安排英語、美術、舞蹈、音樂及體育等多樣的社團,延聘各領域專長師資任教,設計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提供充足的選擇讓
特教不只是特教,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特質,點燃自己對教育的熱忱,真正的教育才會發生。 教書生涯17年,羅仁柎老師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特殊教育班學生,也將這樣精神奉獻給一群熱愛棒球的孩子們。他說,愛打棒球的孩子不會變壞,4年前主動發起組軟式棒球隊念頭,健行小牛棒球隊因而誕生。 在特教班學生的眼中,他是羅老師,在普通班的學生口中,他是羅教練。有些學業成績不太理想、愛搗蛋,但是喜歡運動的小朋友,為了加入羅教練的棒球隊,會修正自己的言行,努力達到羅教練要求的生活禮儀、常規、紀律。 「只要學生想學棒球,就要努力幫他圓夢。」健行國小羅仁柎老師,為了幫學生一圓棒球夢,他自組一支棒球雜牌軍,要求學生按部就班苦練球技,屢屢帶領這群愛運動、愛打球的孩子征戰各地,帶著學生一起證明只要努力就有收穫。 棒球隊草創時期,因經費拮据,羅老師自掏腰包買球棒
「在眾多的學生中,最邊緣的那一小撮總是被忽略,但藉由運動,可以給予各種學校邊緣人向上的能量,希望能讓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獲得堅持到底、努力付出的價值經驗。」黃春榮老師說。 黃老師從1996年起於五權國中服務,在陳振北校長的鼓勵下開始了田徑隊教練生涯。他笑著說,當時的選手來源是大家口中的「8+9」、「太妹」,一開始這些孩子的確讓他很頭痛,但這類孩子獨有的韌性、銳氣及執著是其他人所比不上的。孩子們努力練習了兩年,就創下不斐佳績。在黃老師的訓練下,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世界級田徑選手,王豪毅、廖靜賢、葉守博都是他的學生。他坦言,一開始帶運動校隊最大的原因,只是為了求勝,聽到人家稱讚五權國中,驕傲感便油然而生,然而,現在的他注重孩子的品行及品格,凌駕於比賽成績之上。 近幾年,新加坡、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等學校陸續來五權國中進行移地訓練,看到黃老師嚴謹地要求運動員道德
遙想19年前,她還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菜鳥老師。當時的省三校舍已經40多歲,斑駁的磚瓦,退色昏暗的梯間,整個校舍逐漸呈現老態。菜鳥雅雯老師展現她美術方面的長才,常常把家裡的客廳當成工作室熬夜趕工,校舍隨著教學活動主題時時變換新裝,雖然年紀有點大了,卻在雅雯老師的巧手打造下,老舊校舍依然展現老當益壯的活力! 到了民國94年,學校開始了第一波老舊校舍整建工程,雅雯老師在阮虔慈校長的鼓勵支持下,完成一期校舍建築主牆「夢想起飛」大壁畫的創作,搭配余燈銓藝術家所設計的公共藝術作品「造飛機」,構築孩子們乘載夢想勇敢啟航的省三新天地。 民國100年之後,學校完成前後二期老舊校舍整建工程,美輪美奐的省三國小有著充滿飛行意象的新建築、公共藝術和綠草如茵的庭園,處處可見學校傳承空小校史、雕琢美感校園的用心。「我們無法帶所有的孩子進美術館參觀,那麼就把美術館裡
「這是我的功課,我謙卑的學習。」 早在2012年獲頒「全國Super教師」殊榮肯定的小丹老師,在教育現場裡,至今依然秉著謙恭的姿態,面對孩子們所出給她千奇百怪的各種考題。不當百分之百的強者,與孩子們、家長們的互動,小丹老師以交心的友誼調和親師生關係,教學相長。她是我所見過心田最豐饒的教育工作者。 迎風飄逸的長髮,穿搭優雅的身姿,十多年來,小丹老師是立中校園裡妙語如珠的花仙子,有她在的地方,就是一道解憂的美景。直到四年前,立中的幸福操場開始出現換上跑衣的小丹老師,曾經與體育絕緣的小丹老師,就從腳下第一圈200公尺開始為身心健康而跑。後來小丹老師分享來時路,說她為了紓壓,跑的圈數越來越多,每一圈都在送祝福給與她生命相遇的孩子們、家長和至親好友。 從0圈到110圈,是什麼樣的距離?不單是每次認真的累積,同時也是半馬的22K里程。小
潭陽國小張美智老師自97年起,推動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與偏鄉教師協同提升藝教品質;協辦廣達文教基金會臺中同盟展,也擔任國外僑校、外縣市教師研習及學生導覽的培訓講師。自99年起也帶領「超玩美教師團隊」規劃親師生共成長課程,榮獲了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在101年更榮獲教育部師鐸獎。 美智老師表示:「所有的教學歷程,皆是從對工作的熱忱、對兒童的愛及對教學現場問題的不斷創新與改革開始的。教學傑出就是要以『要學生好,老師先要好起來』的想法,規劃師生共同成長課程,才能凝聚『美 』文化。」 美智老師在106年度還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教學傑出獎,她擔任藝術與人文專任教師近三十年,她認為獲獎不僅是鼓勵,更是責任與分享的開始。教育需要透過熱忱與良善的力量形成正向的動力迴圈,將來在推廣藝術教育的崗位上將持續貢獻所學。
工業教育背景出身,擁有工科魂,那就是地表手創最強的希爵老師。當他數年前看到流言終結者節目,就直喊著--那就是我最想要的工作室! 他自行創造生活中所需組件或新創作品,靈感從紙工藝發跡,首先嘗試以瓦楞紙將設計雛型產出,如美國隊長頭盔、盾牌,並結合3D 繪圖、機械工作法、鈑金工藝、塗裝、木工等各種媒材,不斷改良最終版的成品。此外、運用3D 列印機製作鋼鐵人頭盔及手臂,學習利用環氧樹脂進行補強,再運用補土填縫、研磨、拋光後進行噴塗,內部還利用隔音棉填補空隙,完成酷炫的鋼鐵人。 除了將Maker 精神應用在生活中,希爵老師更進一步推展到教學工作上,進行實驗性的自造教育,他利用綜合活動課程帶領學生在校內的Maker’s Workshop 打造雷神之錘及Wonder Woman 專案,學生們興高采烈地順利完成作品,並在運動會中展現與眾
座落於潭子區聚興里山腳下,校園內生態豐富的新興國小,是潭子區唯一靠近山邊且師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對於一個少子化影響的社區純樸小校而言,要成為一位嶄新帶動起社區認同的領導人,所要遇到的挑戰絕非一般。在104年本校遴選國小校長時,在教育園地已耕耘了二十八個寒暑的候用校長周文杰,就以新興國小為首要的選擇,周校長過去曾在東平國小擔任導師、科任及行政業務,其努力奉獻教育的亮眼表現,早在103年便榮獲教師一生的最高榮耀-師鐸獎的殊榮,周校長能帶領新興國小實在是我們可遇而不可求的福氣。 今年是周校長在新興國小耕耘的第四個年頭,為使教育事務能如水車般有效的運轉,周校長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秉持「對人多一份關心,對事多一份用心」的信念,甘之如飴成為新興的7-11,這樣的形象,早已深植社區居民心中。為無縫接軌即將登場的108課綱,建構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之核
「愛徒們,魔鬼藏在細節裡。」楊孝偉老師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認為能夠將小事做好的人,未來才能有成就大事的機會,這是楊老師從小養成的生活態度。 走在校園中,唯一看到班級的書包、水壺以及外套都整齊劃一的放在上課地點旁,未聞其聲便知道是楊老師在上課,而他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導學生摺外套的細節,或者是學校書包的校名要朝向外面等。除了教導學生東西擺整齊外,更是在教導學生的人生態度,透過每週兩次的體育課來要求學生,三年中也累積了無數節課的時間,並從中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之習慣。一次偶然經過音樂班的教室門口,楊老師看了一眼教室內的情景後感到非常訝異,便問了學生:「為什麼你們的東西擺得如此整齊?」男學生說:「老師,這是您教我們的呀!我們非常認同這個習慣也願意去做。」學生的眼中閃爍著不凡的自信與驕傲,剎時,楊老師的心揪了一下,心中感到無比的感動與感慨,認知到自己教給學生這樣芝麻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