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Multimodality)把雙語教學變得更有趣了!
一、前言 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在1980年代提出語言習得「五假說」中強調:第二外語習得時,教師應了解教材進度與學生程度,才能提供學生可理解的學習內容(comprehensible input)。其論點正符合十二年課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內容,即品德教育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藉此提供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學習鷹架。首重溝通的雙語教學亦強調須提供學生「可理解的學習內容」進而促成課堂溝通,而「輔助理解」正是多模態的教育價值。 多模態學習資源包含語言模態(linguistic mode)和非語言模態(nonlinguistic mode)。多模態可以協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及呈現學習結果。除了能夠彌補語言限制而被當成溝通的橋樑,它還能活化雙語教學,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大幅度提升學習成效。二、多模態課程 學生幫氣球打氣,模擬自吹自擂。 範例一:筆者以「至善教育基金會」的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