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意象」教學設計分享
石岡區石岡國小林又新教師
12/25/2012
藝術源於生活,平日我在課堂上常引導孩子把日常的興趣融入創作中,發揮無盡的藝術潛能,讓學生建立屬於自己的創意及審美眼光,進而讓孩子樂於創作。
藝術與廣告本屬於不同的領域,但隨著社會文化的演變,工商經濟的活絡發展,彼此互動交融。後工業社會裡,由於藝術家積極的將作品融入道通俗文化當中,並且隨著大眾媒體的日新月異,使廣告達到無遠弗屆,追求「藝術商品化,商品藝術化」的目的。
當人們提到法國,會聯想到巴黎鐵塔;說到澳洲,會聯想到袋鼠、無尾熊;自由女神無庸置疑是代表美國;還有日本的富士山、泰國的四面佛...等。相對於其他國家,屬於臺灣且廣為人知、普遍的『意象』可以是什麼?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特別在這本土意識高漲的年代,讓孩子多一份對生長土地認同感;讓孩子發掘更多的臺灣之美,是極必要的,筆者藉由社會融合藝術與人文的教學設計,讓孩子分組討論創作,彼此激盪,利用藝術創作的方式,建構出孩